中共咸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洁文化 / 文学作品 / 正文
槐花飘香祭父亲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1-05-25 10:51:23

父亲去世十三年了,每想起他,我的眼泪就如故乡那条沮河流淌不止,父亲安葬在黄陵印台山上,山上槐木茂密,清凉静谧。那年父亲下葬,满山槐树一夜之间悄悄挂上了串串槐花,槐花含苞待放蓄含泪水,在微风荡漾下犹如送葬白幡,晶莹剔透溢着淡淡的香,飘浮在山野里。

父亲是2008年四月底去世的,终年90岁。他老人家一生为人忠厚,饱经沧桑,为党的事业奋斗了终身。

1919年初父亲出生在陕北一个贫穷山庄,兄弟六人他最小,自小没了大(父亲),破衣烂衫,有鞋无袜,生活少人料理。庆幸的是奶奶虽拿不起针线活,却聪慧泼辣,胆识过人,带领六个儿子箍石窑,开荒地,勤劳致富,成为富庶人家。奶奶让后人最为称道的事是把五个儿子陆续送延安城读书学习。二伯革命最早,1924年读书时就撒传单,跟着陕甘红军闹革命,很早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二伯父的影响下,五伯、父亲也投身革命。父亲是16岁参加工作的,父亲在世时常骄傲地说“毛主席1935年到延安,急需大量识字的文化人,我只读了几年私塾便被派往延安青化砭等地教书,学生许多比我大,我是有名的娃娃先生”。1940年后又被组织派往延安蟠龙合作社做保健员,成为党的的地下工作者。1947年调往延安县干部工作队工作,同年入伍在警四旅11团任军医。1947年胡宗南进犯延安,父亲曾参加了青化砭、蟠龙等延安保卫战。母亲在世讲起蟠龙大战总是心有余悸,百姓扶老携幼逃避战乱场景在她心里埋下对战争的恐慌。她说蟠龙战争后尸体得不到及时掩埋,苍蝇遍地飞爬,小孩如果跟前无人照看,绿头苍蝇便轰炸一样扑身而来。母亲在逃难中怀抱小的,身背大的,可怜两个孩子都因患痢疾夭折。提起这段往事母亲常常叹气说:“你爸铁石心肠啊,当年在一个村庄巧遇他,听说两个孩子没了,抹了把泪,头也不回地跟着部队走了。”

解放初父亲跟随西北野战军解放大西北,参加了解放西安、宝鸡、兰州等战役。父亲曾讲部队在咸阳泾阳与国民党马鸿逵部作战后,行军至咸阳彬县,又连夜急行军跑步几百里返回,于清晨悄悄涉泾河抵泾阳城进行过二次战斗。兰州战役最为残酷,解放军战士英勇作战,仗打得昏天黑地,双方伤亡损失都很惨重,他是踩着战友的鲜血,冒着枪林弹雨冲进城的。兰州解放最让父亲难忘的事是他在兰州黄河大桥桥墩里俘虏了一名瑟瑟发抖的国民党小兵,穷苦出身的一个娃把他当亲人,他走到哪跟到哪,经向组织申请最后留在他身边当了一名革命队伍的卫生员。

兰州解放后,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父亲所属部队也开到鸭绿江边,可是刚递交了家书,突然部队又接紧急命令回撤,先调防南下到江南,后又转至郑州组建解放军第一铁道部。没能参加朝鲜战争,他曾深表遗憾。

父亲是一个性格倔强的人,一生,忠于革命,忠于党,无论遇到何种艰难困苦从不后悔他投身的革命事业。1955年父亲不顾同乡师长劝阻,毅然放弃部队将要实行军衔制的特殊待遇,带着妻儿家小,回到他毕生热爱的陕北建设家乡。父亲为搞好家乡卫生事业,人到中年很有勇气地踏进大学进行医学深造,在西安医学院学习五年后,不顾兄长的再三挽留,放弃留省防疫部门的工作分配,又倔强地背着行囊回到陕北一个贫穷县城继续建设家乡。

父亲一生为人耿直,一身正气。在县医院任院长期间,以救死扶伤为己任,身背药箱,赤脚淌过全县的条条河流,双脚踏遍全县的沟沟峁峁。走村串户,防治过困绕全县的克山地方病,诊治过许多难以治疗的疑难杂症。精湛的医术,正直的为人,深受当地群众爱戴。

母亲说,60年代初父亲曾在一个偏僻林区巡诊,晚上投宿一个几户人家的村庄,恰遇一个煤矿矿长妻子分娩难产,大出血,家人束手无策,矿长抱头蹲地痛哭,父亲临危解救,母子平安,矿长感动地泪水长流,当场要将100多斤的一袋粮食送给父亲作为谢礼,时值困难时期,粮食比金子珍贵,有钱都无处去买,家里兄弟姊妹六人无人工作,基本上都在上学,个个面黄肌瘦,营养缺乏,有这一袋粮食就能缓解严重的缺粮问题,可父亲坚决拒收。

上中学时同学给我讲一故事,说父亲当年治好了她母亲的疑难病,他家人过春节时背着小米、提了两只大公鸡到家感谢,父亲不但不收礼,还管了便饭,走时郑重地送了他家一套精装毛选。

父亲为人宽厚,在工作岗位上,以党员干部自律,在利益面前总是先人后己,每遇调工资他总是说:我工资高,我的名额让给家有困难的同志吧!因此,父亲从转业到离休前的三十年间没调过一次工资。

父亲一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动摇。文化大革命遭批斗,孤身一人独守山高路远、荒无人烟的“五七”干校老林场,白天巡山,晚上土坯房外风啸狼嚎声中掌灯读毛选,背毛主席诗词。大哥为打倒父亲气愤不过,年轻气盛中与文革领导小组冲突遭批斗,后悲愤而去,父亲白发人送了黑发人,依然坚信黑暗一定会过去,要坚定信仰,要相信共产党的领导。

1978年平反的日子里父亲光荣离休。九十年代,常常有人在他面前谈论待遇低,对党不满的话,父亲梗着脖子据理力争,大谈邓小平搞改革开放给国家带来的天翻地覆变化。父亲红着脸讲:“当年闹革命,不就是想过好日子,现在国泰民安,比起死去的战友,我天天大米、白面吃上还敢有啥奢求?”

父亲去世前,县上节日期间常组织前来慰问,县上领导握着父亲的手亲切地说:您是红军时期、抗日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老革命,感谢您为党的事业做出的贡献。父亲却对随行记者说:“别宣传我,我没受过苦,我过去是一名军医,只在后方做医疗抢救,没冲锋陷阵,就是从延安走到兰州也没背过枪支和锅灶。”他的话让孙子们大跌眼镜,笑爷爷老糊涂不会说话,而满脸严肃的父亲说:“实事求是是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品质,不论社会咋样发展,人说话做事要摸良心,活人要坦坦荡荡,给组织表功我愧对那些战场杀敌、浴血牺牲的战友。”

父亲一生没给组织提出任何需求,没给组织添过任何麻烦,在他得病一年期间别人劝他去条件好的省城大医院治疗,他总是摇头说:“我是唯物主义者,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九十岁了,不花那冤枉钱,别给组织添麻烦了。”其实儿女们有条件送他去省城看病就医,厅级待遇医疗费国家财政也是全部报销的。他生前脑梗卧床近一年没动用公费在所属市级和省级住过一次医院。父亲清正廉洁,活得纯粹,给后代树立了学习的榜样。父亲去世后,看着党旗覆盖下高大的身躯,安详的面容,既辛酸又倍感自豪与骄傲。

父亲是可亲、可敬的。由于历史原因,解放战争时期没时间照顾我们的生活,文化大革命后期没能力安排我们的人生,但父亲年老后再苦再累从不拖累儿女,他勤劳俭朴,热爱生活,炸麻花、烤月饼、做刀削面,调剂过我们的生活;织毛衣、缝袜子温暖过我们的身心。他和母亲一起含辛茹苦养育大6个儿女,抚养了6个孙子,其中大哥英年早逝,嫂子扔下孩子改嫁,他抱起拉住嫂子大腿嚎啕大哭的孙子孙女,从几岁一直管到成家立业生孩子。四代同堂他也有享受天伦之乐的欲望,可儿女大多在外工作,每次看望,都来去匆匆。病塌前曾感受过他别离时的泪花,但没听到过他挽留的话语。他总叮咛儿女、孙子好好工作,勤奋进取,就连去世的日子都选在周末、五一假期,以免占用子孙的工作时间。

认真做事,清白做人,朴实的人生理念给我们留下一大笔精神财富,他高尚的品质让后代们感恩感念之情随时悠然而生。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这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想起父亲,想起一个对党有坚定信仰的老革命者,不由心生无限感慨。父亲的一生犹如那棵棵槐树,远离繁华喧嚣,意志坚定地扎根在广阔田野,默默无闻地孕育春花秋实,父亲的魂魄散发着香气,永远萦绕在子孙心头。又是人间四月天,想那陵寝前一定是槐树更茂,花香正浓,哦,父亲,槐花飘香,伴您长眠!

(秦都区文联 贺小梅)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