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政党,一个红色的政党从风雨如晦的历史深处走来,何以能步伐铿锵、一往无前?何以能所向披靡,无往不胜?何以能担当使命、众望所归?
回首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历史,当一幅幅历史照片映入眼帘、一个个党史故事萦绕耳畔,我想,我的内心已然坚定了答案。
思绪回到92年前的峥嵘岁月。当时,我国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运动由此进入了极其艰难的时期。在此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1927年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举行,选举产生了我党历史上第一次设立专门的纪律检查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
中央监察委员会的成立,开启了党内监督的新路程,“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旗帜从此被高高举起,迎风飘扬。
你看,这“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赢得了多少民心。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后的部队走向井冈山,能否得到当地群众的支持,决定了这支队伍乃至我党的未来。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此应运而生:“行动听指挥、筹款要归公、不拿群众一个红薯”“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这几十个字,被红军战士们写在包袱上时刻提醒自己。也正是这严明的纪律,让人民群众看到了党的军队与旧军阀武装的截然不同,充分感受到了这才是属于人民的队伍,这才是自己的队伍。于是,当年流传出这样的歌谣,“最后一碗米拿去当军粮,最后一尺布缝在军装上,最后一个娃送去上战场,最后一床被盖在了担架上。”歌谣连同如林的担架、如流的推车,一起见证了亿万人民一心跟党走的真实历程。
你看,这一份“带血的报告”警示了多少后人。1948年,曾任中共重庆市委书记的刘国定叛变,导致重庆地下党遭受大破坏。红岩烈士们身陷囹圄时,对党的领导干部叛变的内在原因进行了深入思索。重庆白公馆、渣滓洞300多位牺牲于革命胜利前夜的烈士以血的代价留下这份报告。著名的“狱中八条意见”,就是根据这份2万多字的报告提炼的。他们向党建议“保持党组织的纯洁性,防止领导成员的腐化”“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等。这份“带血的”意见,是斗争经验的总结,也是先烈们对党执政后的殷切希望,至今读来仍然使人深省。
你看,这一纸《入城守则》收获了多少感动。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政府在全国统治的覆灭。“必须强调入城纪律,入城纪律是入城政策的开始,是和市民的见面礼”。上海解放前夕,总前委制订了《入城守则》,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不准在市区作战使用重武器,二是部队不准入住民宅。1949年5月27日夜,上海战役的全部战事结束。解放军第3野战军9兵团第20军、23军、27军连夜入驻上海城区。进驻上海的10万解放军严格遵守《入城守则》,全部露宿街头,没有发生一起入住民房的事件。人民军队以“铁一般的纪律”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和肯定,上海百姓感动不已。
聆听党的历史,我们充分感受到,什么时候党的纪律严明,什么时候党就能无往不胜,党的事业就会蓬勃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纪律松弛,什么时候党就会停滞不前,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革命战争时期如此,建设、改革开放乃至今后的历史时期,同样如此;我们党弱小时如此,发展到拥有8900多万党员、成为世界第一大党时,亦然如此。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旬邑县纪委监委 肖芳民 刘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