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咸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洁文化 / 文学作品 / 正文
学百年党史,讲名人故事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1-03-26 10:16:45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在建党一百周年到来之际,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从《党章》开始认真学习党的发展史。在学习《党章》的过程中方才得知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居然是从共产党员张静泉的“衣冠冢”里被发现的。它的背后,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上海,共产党人遭到大肆迫害,党的文件和马克思主义书刊,也遭到国民党清查和销毁。

张静泉最先想到的是身边这些文件、书刊的安危。1928年冬的一天, 张静泉携带着自己秘密收藏的中共第一部党章、《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等一批重要文献,悄悄潜回家乡。他把这批宝贝交给自己的父亲张爵谦,叮嘱父亲一定好好代为保管。张爵谦深知这其中的危险,但毅然决然地答应了儿子的请求。交待完毕,张静泉当天就离家走了。张爵谦没有向任何人说起二儿子回来的事,邻居们都不知情。到了傍晚,张爵谦拎着一大包东西,向菜园里停放着张静泉妻子棺材的地方走去。隔了几天,张爵谦对邻居悲切地说,他的二儿子长期在外不归,恐怕早已不在人世,于是就在山上为张静泉和他早逝的妻子修了一座合葬墓。

张静泉一侧是衣冠冢,安放的是藏有他带回来的书刊文件的空棺,老人把张静泉带回去的那一大包文件、书刊用油纸裹好藏进空棺,埋在墓穴里。从此,张爵谦守着这份秘密,独自默默地等待着寄以厚望的儿子回来开棺取书。没曾想,直到老人去世也没能再见到二儿子。

新中国成立后,张爵谦想到自己年事已高,这批党的“宝藏”不能再埋藏下去,这才将21年前的事告诉三儿子,并回乡从张静泉衣冠冢的空棺中,取出当年二儿子带回的党的文件、书刊,连同一直挂在老人卧室的“上海金银业工人俱乐部成立大会”的合影照片,让张静茂一起上交给人民政府。其中仅著作、杂志就有几百本。张静茂在捐献的书籍封面上加盖了刻有“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山穴二十余年的书报”字样的长方形印章,以志纪念。

张静泉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下来的中共早期会议文件和出版物十分珍贵,现在已被国家博物馆和上海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永久珍藏。其中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的就有14件。随着相关史料史实的陆续发现,张静泉守护党章的故事才终于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些珍贵的革命文物向人们默默讲述着那段革命的岁月,纪念着那些为革命献出生命的可敬的人,成为革命信仰传承的最好见证。

《中国共产党章程》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在深入学习百年党史的过程中,深刻领会党章的丰富内涵和时代要求,把学习践行党章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要求,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模范遵守党章。

做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我们始终要以史为镜,以人为镜,时刻反思,始终保持纯洁性,坚守党的革命信仰,不断传承和发扬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彬州市纪委 杜娟 纪文娟)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