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天的停电停水外加停暖让住惯了钢筋水泥般城市的人们无所适从,城市安逸的生活已经养成了人们在有暖气的房子里办公生活,短期的停电停暖可以克服,但眼下正是数九寒冬,长达两天的时间多少让人们有了点抱怨,大家都向往城市生活,但停电停暖的日子却是万万不能容忍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环境真是能改变一切。由此我联想到了在工作中,我们的年轻干部是否能在最需要的基层岗位上,环境最差的岗位上吃得苦中苦,做出一番事业。
年轻干部是祖国发展的未来之星,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一个单位培养的重点,相比老同志,年轻干部有自己的优势,思维活跃、充满激情,理论功底相对扎实,学习新知识、接触新事物迅捷,但是由于缺乏工作锻炼,在面对艰苦复杂的环境和繁重琐碎的工作任务时,容易滋生消极抵触情绪。一些年轻干部加点班就抱怨,多做一点事情就发牢骚,甚至把加班的辛苦发到朋友圈,晒艰辛、倒苦水。有的年轻干部遇到一点问题和矛盾,就“兜圈子、绕弯子”,总想把责任推给别人。有的年轻干部总是挑肥拣瘦,急功近利,只愿做那些容易做的、干扰少的、对自己发展有利的事。如此这般心浮气躁,吃不了一点苦头,经不起一点打磨,说到底是因为没有摆正心态,没有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吃苦”对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不经一番冰霜苦,哪有梅花扑鼻香。”实践证明,能在艰苦的环境中多吃点苦头,多经历些摔打和磨砺,恰是强心智、长本事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7年,住窑洞、睡土炕、几个月吃不上一块肉,掏地、挑粪、推土等苦活重活样样做。不管多苦多累,他总是咬牙坚持,冲在前面拼命干。正是那时的痛苦煎熬,练就了他处变不惊、知难而进的意志品质,培养了他要为人民做实事的不变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对年轻干部提出希望,“年轻干部应该争先恐后到艰苦岗位、到基层去,要以此为荣。”基层作为年轻干部的“磨刀石”“试金石”,虽然各方面条件相对比较艰苦,但是越艰苦,越能锻炼人,年轻干部只有在基层经历各种实际困难的磨练,才能锻造真正的能力和本领。基层的日常工作就是直接与人民群众打交道,遇到的问题和矛盾也是复杂多变的,这就意味着基层充满挑战和机遇。年轻干部只有正确看待“吃苦”,在基层多经历风雨和泥泞,在群众工作中多磨练心智,增长才干,才能真正进步、快速成长。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年轻干部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理应调整好心态,正确看待“吃苦”,清醒地认识到,越是条件艰苦、群众意见大、工作瓶颈多的地方,越能锻炼人。年轻干部要放下大学生的身段,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不仅有利于加深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而且还能够较快提高驾驭全局和处置复杂问题的能力,积累比较全面的领导工作经验。
年轻干部要沉下身、静下心,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扎根基层,和群众打成一片,坐一坐群众的硬板凳、睡一睡群众的硬板床、喝一喝群众的大碗茶,把群众当亲人,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心关心群众疾苦、真情解决群众困难。主动把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扛在肩上,当作提升本领的好机会,把繁杂琐碎的基层实践抓在手上,当作检验自身能力的“试金石”。如此,才能开阔胸襟、强大内心,练就为群众多做好事、办实事的过硬本领。
(旬邑县纪委监委 解双朋 王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