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咸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洁文化 / 文学作品 / 正文
乡 愁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0-12-03 10:15:00

我的家乡在关中平原中部,武功县一个平凡普通的小村庄,这里黄土高天,四野肥沃,民风纯朴。记忆中的家乡是青砖土房,鸡鸣狗吠之声不绝于耳,炊烟袅袅,悠然自得。老人们蹲在夯土塄坎之上,说着浓郁的乡情乡音,家长里短,那时候的家乡极富烟火气。

高考后便离家在外求学工作,二十年一晃而过。一路走来,怀揣梦想,逃离农村,脱离小城,走出麦田,以为只有奔向城市,才是我们最理想的人生归宿。因为那个时候,饭碗比家园重要。如今,我们却向往田园,渴望回到那漆水河畔,站在田间的小路上看青青麦田、油菜花开,感受泥土的气息,那一刻,我们仿佛三月的麦田,还是最初青涩的样子。

再次回乡,家族里一个老人去世,全程参与了他的安葬,小时候总是感觉死亡离我们很远,但是参加了几次这样的葬礼之后,逐渐感觉死亡原来离我们如此之近。灵堂之上,老人安放在棺木之中,儿女亲戚们嚎啕大哭,而这个安葬的过程离我们如此之近,又是那么的遥远,就像一部微电影,所有的程序进行完之后,大家各奔东西。

父辈们的情感是朴素的,在他们的心目中,给子女把房子建好,娶了媳妇,履行了他们作为父母的义务。或者说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子女学有所成,留在城市告别农村,也算任务完成。老人们总在说着生活不容易,只期盼一家人和和睦睦,健健康康,这就是最大的福。

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才会忍受任何一种生活上的压力。父母从来就是这样子,从来不为他们自己,他们甘愿用余生一切的隐忍和无奈,换取自己爱的人,获得长久的幸福。多年以后,不止一次看到一个嚎啕大哭的中年人,才明白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我也能够更加切身体会父辈的不易。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像父母一样,爱我们如自己的生命一般,这辈子穿过的最贵重的一双鞋,就是母亲纳的千层底,那一双鞋上的一针一线凝结了母亲点点滴滴的爱。

人若思往,便是乡愁,到了一定年龄便愈加思乡,就像父辈一样,再三叮嘱,待百年之后一定要葬于村北公墓,好好和先人们说一下生前未诉的衷肠,因为那里是他们成长生活的地方,一草一木都浸润着他们的情感。一代人的轮回,就如这春夏秋冬一般漫长而又短暂。

老人说年轻时把最苦的苦吃过之后,后面就什么苦也不怕了,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为的还不是子女们不再受苦,希望子女不要像我们一样,一辈子和这土疙瘩打交道。老人说现在年轻人已经对土地没有感情,只有他们还固守着这黄土地。父辈们因为现实束缚,与土地捆绑了一生。而年轻人则在想尽一切办法离开农村,只有老一辈人无奈的坚守着这一片土地。这片土地不养人,农民是没办法才靠这块土地活着,但凡有半点门路,谁愿意和这土地打一辈子交道。

我们都是在夜里崩溃过的人,我们不是不疼,只是在忍。就算你心气儿再高,最后还是要过平凡人的日子,多数的人生就是这样。无论你想搭上哪趟列车去往远方,远方也只是一次不甘平凡的逃亡,等到尘埃落定的那一天,你还是要回到属于你的站台,我们出发的站台依然未变,武功这座农耕文明的发源地的站台依然在那里,未曾走远,归来的人儿却已两鬓斑班,小儿不知何处去,漆水河流依潺潺。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城镇化进程飞速加快,乡村的凋敝无法避免。鸡毛蒜皮,万家灯火,父辈们的恩怨情仇已被这轰轰烈烈的城镇化进程割裂的粉碎,相逢一笑泯恩仇之外更多的是对农耕文明朴实纯厚的人际关系的怀念与不舍。城乡二元结构加速着农村人口的流失,钢筋水泥的城市安放不了灵魂,方兴未艾的乡村振兴也必将再次梧桐引得凤凰归,故乡也必将是思乡的人儿灵魂安放之地。

(武功县南仁社区纪委 高有智)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