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初识张养浩,就是因为这首《山坡羊潼关怀古》,感动于他的忧民情怀;再识张养浩,是因为《风宪忠告》,敬佩于他的严于律身,勇于担当,兼济天下。
公元1270年,张养浩生于济南。他自小熟读儒家经典,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毕生追求。他在出任御史台监察使期间写下了《风宪忠告》,全文分为自律、示教、询访、按行、审录、荐举、纠弹、奏对、临难、全节共10个部分。既包括监察官员应遵循的一些行为准则和从事监察活动所应掌握的基本方法,又包括监察官吏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其文质朴,其情真切,其义高远,是廉政文化的明珠,是中国监察史上的瑰宝,作为当代的纪检监察干部,读之能提升人的精神、塑造人的灵魂、砥砺人的品质,对加强修养大有裨益!
“士而律身,固不可以不严也。然有官守者则当严于士焉;有言责者又当严于有官守者焉。”张养浩把自律放在了第一位,对监察官提出了人品修养的最高标准:士,固然要严于律己,一般官员得严于士,监察官员又得严于一般官员。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监察官是“执法之臣,将以纠奸绳恶,以肃中外,以正纪纲,自律不严,何以服众”,“己身不正,何以正人”?一如今天对纪检监察工作者“打铁必须自身硬”的要求,只有自己作风过硬,人品过硬,才有管人的资质,也才能有条件有能力管好人。
他还对监察官提出了“临难”“全节”标准要求,指的就是面对危难时要肩负使命,时刻准备对各种官员犯颜直谏,甚至要有随时献身的准备。武宗即位后,封赏了大量官员,出现了诸多贪污腐败现象。身为监察御史的张养浩三次进谏劝阻,均没有效果。于是他写下了《上万言书》,历数时政“十害”:赏赐太侈、刑禁太疏、名爵太轻、台纲太弱、土木太盛、号令太浮、幸门太多、风俗太靡、异端太横、取相之术太宽。张养浩的进谏动摇了王侯权贵的利益,结果可想而知,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无视权贵,敢于履职,敢于发声,为后世的我们树立了标杆。
张养浩这一生,可以说是完美一生,富有才华而又有政治抱负,为人正直,一心为民。“执法牧民为贤令,入馆阁则曰名流”,是对他最恰当的评价。
作为今天的纪检监察干部,我们要学习张养浩,学习他的精神境界,为社会做出贡献。心系天下,自我奉献,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还要学习他的“眼里揉不得沙子”的精神,对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关键少数”,要勇于亮剑,善于监督,敢于问责,做忠诚、干净、担当的人民卫士,守护风清气正的政治氛围。还要像他一样,有坚定的信仰和气节。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地见效。要净化生活圈、朋友圈,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以先进模范为榜样,不断淬炼党性修为,全面提升个人素养,以实际行动践行纪检监察人的使命担当。
(三原县纪委监委 刘勇 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