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受县市场局指派,我负责结对帮扶第界村窨里组的贫困户老吴家。
老吴家在山里面,离村委会三十多里地,住在两孔土窑洞里。老吴和他的老婆、儿子,全家三口人。老俩口五十多岁,在家务农,养牛、种玉米,儿子红涛二十多岁,在西安打工,月工资两千多元,处对象几年了,因家里没有新房子,所以迟迟不能完婚,一家人愁了好几年。这一年,老吴家人均纯收入五千多元,高于当年省定标准线,但因交通条件落后、住房不安全,所以老吴家被纳入贫困户。
结对帮扶后,我和老吴一家人一起分析致贫原因,结合家庭实际,共同讨论制订三年扶贫规划和年度扶贫计划。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当年即为老吴家争取到产业扶持、易地搬迁、生态护林等扶贫政策。
2017年,老吴家被确定为易地扶贫搬迁户,县、街道和村三级在县城东城佳苑小区为他们建新房子,老吴家只交了七千五百元,其余全部由国家补助。这一年,老吴也当上了生态护林员,每年多收入五千元。同时,我也帮助联系有关企业,红涛在西安从事电梯安装维护工作,月工资比原来多挣千余元,再加上养牛种玉米,老吴家人均纯收入达到八千多元。
去年,老吴家在县城的单元房建成,今年完成装修,买了新家具和家用电器,搬迁入住新居,儿子也顺利完婚。结婚那天,我还去了他家贺喜呢。易地扶贫搬迁,真如一场及时雨,既解决了老吴家住房不安全的问题,又解决了儿子结婚没房子的愁肠事,可谓一举两得。提及这,老吴一家乐得合不拢嘴,连夸党的扶贫政策就是好!
今年,老吴家扩大面积,种了四十多亩玉米,红涛和媳妇婚后一起在西安打工,老吴继续当生态护林员。种植,务工,公益性岗位,等等,各项收入加起来,除过生产经营性支出,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一万五千多元,真正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看着老吴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我的心里也乐滋滋的。
如今,我已调到县纪委监委工作,原单位计划调整帮扶干部,但被我婉言谢绝了。说实话,这几年,我结对帮扶老吴家,还真是扶出了感情呢,每月我都要去他的新家看看,和老吴一家拉拉家常话。农忙季节,我还蹭坐同事的车,去他的老家帮忙干干农活儿,吃老吴老伴做的可口家常饭。同时,我也能借到窨里村——这个我心目中的“世外桃源”的机会,亲近土地,荡涤灵魂,寻找本真。
“一花独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千千万万受惠于党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贫困户当中,老吴家只是一个缩影。“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作为纪检人,“四个不摘”的要求我将牢记在心,在继续为老吴家稳定脱贫用心用力的同时,更会坚持守初心、担使命,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为脱贫攻坚保好驾、护好航。
(驻旬邑县住建局纪检监察组 杨战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