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过后,全国的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大家可以适当的在室外活动活动了。早上起来的早,就去村后的庄稼地,看看今年麦子的长势,再就是活动活动憋屈了好长时间的筋骨,呼吸呼吸野外的新鲜空气,给自己一个放松心情的机会。
“发现了没,有条锈病的苗头了,估计过几天就能表现出来。”
说话的是村里六十多岁的三叔,他是生产队时候的技术员,老党员,务了一辈子的庄稼,对农业生产、庄稼病虫害了如指掌。
“我看也是吧,能看见个别叶尖发黄了,如果能下一场雨,就不会发展了,但听说最近没有雨。”
作为在农村摸爬滚打了多年的我,知道些病虫害的一些起因和发展,就和三叔沿着环村而修的生产水泥路,边走边讨论自己的一些看法。
“听说咱板桥村在村委员会旁边建了一座魏野畴雕像和事迹陈列室,我想去转转呢!”
听三叔一说,我忽然想起,前几天去村委会办事时,看见了一座用红绸布包裹的雕像,听说是先烈魏野畴的,因为陈列馆还没有建成,也就没能一睹风彩。既然开放了,那就一块去瞻仰参观一下吧。
穿过村委会广场的中间大道,雕像座落在村委会的右手边,面朝北方,他的家乡魏家就在他目光所及的一里路远的地方,背后就是革命事迹陈列室。这古铜色雕塑是一个典型的关中大汉形像:耳阔口方,双唇紧闭,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的眼睛,目光坚毅;手握一卷代表真理的著作,昂首挺胸,伟岸挺拔。因为是同村人,从小我就耳濡目染他的传奇故事,现在站在他的面前,就像面对一位远行归来的长辈,有一种慈祥亲切的感觉。
“像!他的儿子们跟他很像!”
三叔当农业技术员以及入党的时候,正是魏野畴的儿子魏忠信担任板桥大队党支部书记的时侯。他知道老书记的党性原则和持家风格,一年到头永远冬天披一件黑布棉袄,春夏秋一件黑粗布褂子,粗布裤子黑灯芯绒布鞋的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为板桥人民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从没要求政府的任何特殊照顾,也没离开过这块土地一天,三叔惊叹到的是他们的相貌,也许还有他们父子的神态吧。
进到陈列室内,迎面是介绍魏野畴生平事迹的展板,他31岁短暂的生命里,两次进出北京,学知识,求真理,从榆林,到华县,教书育人,宣传革命思想,转战南北,1928年牺性在安徽阜阳的革命事迹,可歌可泣。我过去也常常听父辈们讲一些他的传奇故事,说魏野畴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不光学问高,官也大,刘志丹,谢子长,高岗曾经都是他的学生,他还在杨虎城的部队里干过。但是只要一回家就脱了长袍下地干活,推碾拉磨割麦扬场,什么农活都难不倒他。那年的忙天,他从省城回来了,把地里的庄稼收割完,把场里的麦子晒干扬净,给年迈的寡母留下自己仅有的两个银元,道别了年轻的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儿子,出门后就再也没有回来。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的农村知识青年,没有用自已的满腹经纶升官发财,没有用自己优越的人脉资源追名逐利,而是为了广大劳苦大众的解放事业,为了一个心中的真理,抛妻别子,被反动派枪杀在无人知晓的异乡野外,是何等的勇气,何等的决心!一九八零年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侯,我们几个班的同学们集体给他过世的妻子何玉洁送过灵,少小的我们心里知道她的丈夫是我们村大人物,革命烈士,因而心存敬畏,爱戴崇拜,但震撼心灵的感觉如此强烈却还是在这一次,以至于我的眼眶里噙满了泪水。
“过去的年月真不容易啊!咱们现在要说学习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高贵品质,觉得太理想化,太遥远,这不就是咱们身边摸的着看得见的共产党人吗?我们的脚下就是一片产生过英雄人物的热土,在这片热土上创办这样一个教育基地,是适当其时啊!”三叔感慨的说。我看见在距离铜像十米外的村委会墙壁上,共产党员入党誓词赫然在目。我想,这不光是共产党人的誓言,每一个爱家爱国的劳动大众,每一个板桥人,都应该树立这样的崇高理想和高尚情操!
走出陈列室的时侯,广场上的人己经多了起来。一群十几岁的孩子在铺着彩色水泥地面的操场打蓝球,两三个乒乓球案子也已你来我往乒乒乓乓,村上老人们在花园一般的广场上的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材上轮番运动,长条椅上,大叔大妈笑语盈盈,薛凡手书在一块巨石上的“板桥村”几个红色大字在中午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一切都是那么和谐悠闲!
我和三叔返回的路上,他感慨的说:“我小的时侯,板桥四个堡子的路,坑坑洼洼,栽楞爬坡,深一脚浅一脚的,走一圈都能磨烂一双鞋;自行车咱村里都少的可怜,哪还见过什么电灯电话,楼上楼下!你看现在,手机视频,5G上网,家家前后盖的楼房,生活垃圾、污水集中处理,家家户户茅厕改建,街道马路翻修一新。今年光是小汽车咱村就添了十几辆,变化真是翻天覆地呵!”
走出村委会不远,快到我们村子后边地头的时侯,一群人围着一个机器好奇的评头品足,原来是村委会几个人在和市上下来的农技人员摆弄一台无人机,准备给全村的麦子地里免费喷洒防治麦子条锈病的农药。看到这里,三叔这个老农技直呼:
“了不起呵!真是先进!国家真是想的周全!病虫害刚一有苗头,政府就动手了,这不但解决了家中因外出打工缺少劳动力的家庭后顾之忧,也减轻了贫困户农民的负担,你说,这粮食怎么能不丰收,大家的日子怎能不富裕!”
我们年轻的书记笑着说:“板桥是革命先驱的故乡。作为魏野畴烈士的后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想大家所想,让大家过上好日子,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村干部的担当。这不,我们刚刚把疫情控制住了,紧接着就是安排组织复工复产,减少疫情带来的损失 ,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是的,无数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不就为的是他的同胞们能不再贫穷,不再落后,不再愚昧!在这片先烈曾经生活过的土地上,看着眼前这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的一群人,回望着太阳底下安静祥和的新农村,作为一个板桥人我感到了一种自信,一种自豪!那座并不高大的雕像,根本就是树立在我们心中永不磨灭的丰碑!
(兴平市 心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