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人才竞争愈演愈烈,社会文明对人的知识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人生短暂,精力有限,如果我们漫无目的乱学一气,到头来必然是蜻蜓点水,一无所获。一本好书就如同一件精美的宝器,蕴涵着先哲巨匠的知识精华,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宝库。因此,搞好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要学会辨别方向,把握重点,不能简单视之,认为拿起书本就是学习,那样就有可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新时期的工作任务繁重,我们必须根据个人工作需要,在终身学习理念的支配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革命传统,弘扬历史文化,强化敬业意识;学习业务知识,熟悉掌握工作方法,准确领会精神实质。要坚持专与博的统一,打牢坚实的知识基础。要坚持向书本学与向实践学、向干部群众学相统一。实践是一个大课堂,干部群众是这个课堂最高明的老师,也是检验党员干部能力素质的最终评委。党员干部惟有虚心向实践学习,向干部群众学习,才能全面掌握鲜活管用的经验和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知识的积累才能越来越丰厚。
面对新领域、新事物、新情况,每个人都面临着知识更新的问题,都有一个不断加强学习的任务。学知识,不在于看了多少书,而在于领悟精髓,融会贯通,把书本知识、把别人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实践证明,人的成长快不快,取得的成绩大不大,更多的是取决于思考的程度。不会思考运用的人,知识掌握的再多,用起来也是死板和僵化的。我们经常可以见到有些人读书很多,知识面也很宽,但高分低能,做事的本领并不高,工作能力也不强,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没有把学习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来把握。有的人看起来忙忙碌碌,由于不善于思考和总结,到头来很可能一事无成。只有认真思考,才能知长明短,不断修正自己,调整自己,丰富自己,充实自己,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工作能力,把学习和思考的成果更多地转化为工作成果和物质成果。
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我们必须以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重视学习,以真学、真懂、真会的治学态度,痛下功夫用心学习,潜心钻研,做到眼勤,善于观察社会、人群和工作中的各种关系;脑勤,对观察到的事情进行分析思考,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腿勤,常去调研,吃透社情民意,掌握基层党员群众的所思所想;手勤,勤于动手,把实践中形成的见解、认识或观点写下来,实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注意在实践中丰富阅历,积累经验,增长见识,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使自己真正成为高素质、符合时代要求的党员干部。
转化和运用知识,提高工作能力的根本途径在于实践。无论什么人,无论处于哪个岗位,从事什么职业,其能力都不是只凭读书得来的,也许你满腹经纶,也许你才高八斗,理论知识不运用在实践中,就不可能转化为能力。纵观古今,横看中外,学富五车而一事无成者比比皆是。在我们的工作实践中,假如干部对分管业务不调查、不了解,不分析、不熟悉,就发现不了制约工作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就难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也就不能科学地、有效地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就更谈不上创新。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勇于创新、敢于开创新局面的人,大都是学习能力强的人,自然也就受到群众的认可。改革开放的实践也证明,在同样的条件下,凡是领导思想解放,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单位,就充满生机与活力,否则,思想保守,工作停滞,变化甚微。现实中有的干部虽然有较高的学历,却无过硬的能力,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实践的锻炼,没有完成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因此,只有深入实际,实现理论知识与具体工作相结合,才能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才会有创新。
学习能力是党员干部内外动力的结合,是发展潜能的标志,是党员干部创新能力的关键。党员干部应在勤奋学习的基础上,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培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通过学习和积累,不断增强创新能力,适应新形势对干部的新要求,挑起新时期工作重任。
(长武县妇联 张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