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咸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洁文化 / 文学作品 / 正文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0-10-13 10:13:41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敬畏,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心存敬畏的人,是有做人的原则,绝不突破道德的底线。做人,有所为,有所不为;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不慌不忙,进退有度。作为人民的公仆更应对党纪国法心存敬畏,对人民利益心存敬畏。

很喜欢《飘》这本书,第一次读完后印象最深的是女主人公郝思嘉与邻居老人的对话。那位年逾古稀的老祖母对从不服输的郝思嘉说“我劝你,留着一点什么东西去敬畏吧,正如要留着一些东西去爱一样……”当时读后只是唏嘘,现在才真正有些模糊地懂得,人要有值得敬畏的东西。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曾经为海子的纯真和淡泊而感到好笑,但之后细细品读才发现,他的作品背后其实是生命的高度,是悲悯的情怀,是承担的勇气,是谦卑的敬畏之心,他的一颗不设防的真挚的赤子之心,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去仰视,去敬畏。

一个人有了敬畏之心,胸中就有了方向,行为准则就有了规范,就会严于律己,谨慎从事。心存敬畏之心,保持头脑清醒是曾国藩一生为官从政之道的核心,曾国藩曾言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并且在功成名就后全身而退,与他的敬畏观有着很大的关系。他认为,身处官场,必须懂得敬畏,他在给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写道:“敬则无娇气,无怠惰之气”。只有心存敬畏,才能有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才能不为个人名利所累,恪守心灵的从容和淡定。

“无规矩难成方圆,失准绳何以平直。”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要心明如镜,时刻在心中划清纪律“底线”。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领导干部案例中,之所以会不断出现违规违纪、违反廉政纪律,丢弃遵规守纪的准绳,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这些人忘记了自己是党的干部,没有戒惧之心,没有了对党和人民所赋予的权力的敬畏之心,没有了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敬畏之心,“利”字当头,利欲熏心,所以自然而然地堕入了违纪违法的深渊。因此只有严格遵守党纪的规定,做到经常性的反省,才能在各种诱惑面前,做到出淤泥而不染,走稳自己的“人间正道”。

“宁守浑噩而黜聪明,留些正气还天地;宁谢纷华而甘淡泊,遗个清名在乾坤”。只有心怀敬畏,才能知方圆、守规矩,踏踏实实干事,干干净净做人;只有心怀敬畏,才能不触碰党纪“高压线”,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只有心怀敬畏,才能不忘初心、行稳致远。

(兴平市纪委)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