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前后的一段时间,是农民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这些日子,也是农民情绪最好的时候。
夏至如期而至,杏子黄了,麦子也跟着黄了。田野里,除过果园和玉米地,便是一大片一大片金黄。这个季节,农民的心情也是金黄色的。
刚刚忙完苹果套袋的他们,戴上草帽,或步行,或骑车,急匆匆赶往自家的麦田。绕地一圈,察看麦子黄熟的程度;搓把麦子,放入口中咬咬,判断麦子收割的时机。
公路上,联合收割机浩浩荡荡开拔而来,像走亲戚一样,一台台被麦黄的主人叫进地。三五亩,半个小时,七八亩,个把钟头,收割机将麦秆子吞进去,收纳下麦颗子,屁股后面飞出麦衣子。
“蹦蹦车”如迎娶新娘的彩车,等待在地头,把一车车麦子运回新农村。
条条街道的水泥路面上,各家各户收获的麦子堆得跟小山似的,一座连着一座。
男女老少拿起各式农具,左邻助右舍,对门帮对门,很快,“丘陵”变“平原”,黄灿灿的麦子平扇扇地铺满了街面。
孩子们也趁机快乐着。三个一群,五个一堆,手拿各种可以盛放东西的小玩具,相互交换着,不厌其烦地反复装倒麦子,用他们特有的方式分享着收获的喜悦。
艳阳高照,乡亲们黝黑的皮肤流着汗,一遍一遍欢实地翻晒摊开的麦子。麦子干着,他们的心里也高兴着、踏实着。
劳作间歇,男人们圪蹴在树荫下,喝着茶,抽着烟,天南海北地聊着天,间或粗狂地相互嬉骂着。妇女们抱着或拉着孩子,支应着他们吃喝拉撒。
收晒麦子,也有焦急忧虑的时候,那就是最担心天阴下雨了。一起雨,怕黄了的麦子收不回来,怕收回来的麦子不能及时晾晒,怕晾晒着的麦子塌场淋雨。
麦收的日子,每家人都特有主意,他们时时仰望天空,看日出日落、云聚云散,一门心思想着抢收抢晒、扬净装袋、颗粒归仓。
那几天,人们见了面,相互间寒暄问候的都是麦子是否收回或者晒干。那几天,人们最勤劳;那几天,邻里更相帮;那几天,饭量特别大;那几天,心情好快活。
麦收的日子,游子归乡,心无旁骛,心灵归于纯粹、宁静,精神回到家园。
麦收季,收获的不仅仅是麦子,还有一种被叫做“精神”的东西。
(驻旬邑县住建局纪检监察组 杨战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