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阅读了《清官狄仁杰》一书,读完之后掩卷而思,我深感作为一代清官实属不易,非大智大仁大为大爱者而不能。
狄仁杰,生于唐贞观五年(630年),卒于武则天久视元年九月辛丑(二十六)日(700年11月11日),他为人正直、为官清廉,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宦海浮沉,从任并州都督府法曹到官至宰相,每任一职他都心系民生,政绩卓著。在他生活的年代,正是唐朝已结束了“贞观之治”,社会矛盾日渐走向尖锐的高宗、武后统治时期,他不畏权贵,为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他严厉惩治腐败,对贪赃枉法之事绝不姑息,弹劾不法官员为民除害,辅助武则天把整个国家打理的井井有条,极大的改善了当时的社会风气,使当时的官场为之一清,为维护朝廷的清正之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被冠以“大唐名相”“千古人杰”等美誉,后世对他的种种赞誉,正是对狄仁杰清正廉洁、一生为民的最好褒奖。
正所谓“公生明、廉生威”。清正廉洁是中华民族的从政美德,老百姓心中耳熟能详的狄仁杰、包拯、海瑞、诸葛亮、魏征、范仲淹、于谦等均是人们心目中清官的典范。他们心怀天下、情系百姓,以勤劳任职、勤政爱民为第一要务,以躬亲力行的反腐倡廉工作得到了人民的拥戴,社会上下一致的认可,也诠释了他们为何千百年来能一直栩栩活在百姓心中。
当下,在党中央全力推进反腐败斗争的进程中,仍有少党员领导干部不知敬畏,顶风违纪违法被查处、曝光,仔细剖析个中案例,便会发现他们党性信仰丧失,错误的对待权力,忽视了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把权力当成为自己谋利的工具,虽然一时会得到一些好处,过上灯红酒绿的生活,但终究会失去党和群众的信任,也让自己身名俱毁。
因此,领导干部要时刻警醒,擦亮双眼,绝不给投机分子以机会。以勤廉楷模为范,在运用权力时,时刻要保持一颗“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戒心,牢记“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水之鱼,亡于诱饵”,切实守牢道德防线,绷紧法纪之弦,自重、自醒、自警、自励,从根子里将“不想腐”的螺丝拧紧,恪尽职守,兢兢业业,让组织和家人放心,在物质上知足常乐,在精神上不断追求,“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抗得住诱惑,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创造出无愧于人民的真业绩。
(乾县纪委监委 范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