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莲花,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淡雅、正直的君子形象,从古到今,不知道有多少文人雅士为莲花写下了赞美之词,从李白的“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到孟浩然的“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当我们低吟这些鲜活清丽的诗句时,仿佛穿越过时间的银河,瞻望到了诗人们清正廉洁、刚直不阿的高洁风范。有这么一首诗更道出了莲花与廉洁的深刻内涵:“高洁青莲若为官,光风霁月伴清廉。世人都学莲花品,官自公允民自安。”若我们都能具有莲花这样的品格,自然就会做到“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任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的崇高境界。
中国人之所以对莲花有着难以泯灭的情感,大概是因为莲花象征着洁身自爱、清正廉洁,莲花之“莲”与廉洁之“廉”既有谐音,又有同意,古人常以“一品清莲”表达对清官的赞誉。然而时下,一些党员干部突破廉洁自律这条底线,管不住手、守不住嘴、收不住腿,在金钱、美色等“糖衣炮弹”的诱惑下,轻易败倒。贵州“90后”女干部张艺,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民生资金,西安某社区居委会主任于凡,利用社区拆迁改造项目牟利,单笔受贿达5000万元,涉案总金额高达1.2亿元,成为“小官巨腐”的又一典型,这都是因为抵挡不住内心的贪欲,而坠落至贪腐的深渊。
“贪如火,不遏则自焚;欲如水,不遏则自溺。”殊不知“廉者,政之本也,乃国之四维,立人之大节,仕者之大德。”廉洁自律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处事之道和为政之要,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也是终生的“考试题”。“人生苦不知足,既得蜀又望陇。”与贪欲结伴而行的往往是耻辱,党员干部一旦把握不好廉洁这条底线,就会迷失方向,陷入腐败的泥潭。
党员干部坚守廉洁自律这条底线,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究竟应该怎样用好手中的权力。权力对于公而言,既可造福百姓,也可为祸人间;权力对于个人而言,既可以建功立业、青史留名,也可腐化堕落、遗臭万年。面对各种考验和诱惑,党员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民是权力的所有者。对领导干部而言,权力只意味着责任和义务,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党员干部始终要牢记权利是把双刃剑,时刻保持高度警觉,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增强免疫力,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想,养成廉洁自律的习惯,抵得住各种诱惑。
党员干部坚守廉洁自律这条底线,应该始终保持自如的心境。无论境况如何,倘若一个人始终能保持“自如”的状态,才能不为外物所惑,保持清廉之姿,真正做到“无欲则刚”。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汲汲于功名,一切围着私利打转,常常心神不宁,何谈“歌啸自如”?有的党员干部戚戚于贫贱,总跟别人比职位、比级别,一旦比不过就心态失衡,何谈“粗粝自如”?“君子有常度,所遭能自如”。所谓“常度”,其实就是应当恪守的准则或信条,中国共产党人的“常度”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只有坚守初心和使命,避免理想缺位、灵魂失重,才能在内心深处积攒起力量,抵抗“不自如”的焦虑状态,把前行的节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航天员邓清明,一次次入选“神九”“神十”“神十一”飞行任务乘组梯队,一次次与飞天梦失之交臂,当了20年“备份”也不后悔,体现的正是“吾道悠悠心自如”的从容。守护“自如”的心境,就是守护不变的初心,在纷纷扰扰中坚定自己的方向,于浮浮沉沉中恪守自己的誓言。
党员干部坚守廉洁自律这条底线,关键要做到求真求实,甘于奉献。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党员干部存在着经验不足、韧劲儿不够等“烦恼”,有的在任务面前“讲条件”,遇到容易的、能出彩的事“抢着干”;有的难题面前“不敢为”,碰到棘手的、要担责的事却“躲着走”,作风上不严不实,缺乏定力。作为一名共产党党员,不管处在何时何地,都应有务实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只讲贡献不求索取坚定品性。党员干部要虚心正直、求真务实、胸怀坦荡,乐于奉献,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奋进在新时代,面对新使命,党员干部需以担当为笔、用奉献作墨,绘就新时代的精彩华章。
“陆上百花竞芬芳,碧水潭泮默默香。不与桃李争春风,七月流火送清凉。”让我们静下心来体会莲的美丽和独特,体会莲的思想、品格和精神,以莲的品格洗涤心灵的尘埃,以莲的精神演绎人生的真谛,让“莲”洁之花盛开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秦都区民政局 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