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咸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洁文化 / 文学作品 / 正文
春 柳
来源: 作者:市纪委管理员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0-03-23 12:17:58

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这个春天的脚步似乎有些缓慢。不过,终究还是来了。


早春的街头,乍暖还寒。宽阔的街道,一眼可以望到头,步履匆匆的行人,三三两两。不经意的一个转身,我发现路边的柳树已舒展开柔软的枝条,不知何时吐出了嫩黄的新芽,阳光下那么灿烂,那么耀眼。“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这一片大好春光,哪里是没人光顾,怎么会没人欣赏?只是疫情当前,逆行的人停不下脚步,宅家的人看不到而已。


我一个人,就那么静静地驻足,任由思绪纷飞。其实我更喜欢柳树顽强的生命力,它耐得住干旱严寒,经得了寂寞冷清,却无时无刻以坚贞的韧性与艰苦的环境作抗争,最终成就一片绿荫。这一点,有嘉峪关丝绸古道上的柳树为证:当你漫步于荒无人烟的茫茫戈壁滩,一股苍凉与悲壮油然而生,唯一可以慰藉心灵的就是沿途随处可见的柳树,黄绿相间,浑然天成。让人不得不叹服的是,那些苍劲柔韧的柳树以顽强的生命姿态抵御着戈壁狂风、飞沙走石且连绵不断,枝拂云霄。据传,当年左宗棠率领的湘兵来到西北大漠,深感气候干燥,寥无生气,而又水土不服,左公遂命令筑路军队,在大道沿途、宜林地带和近城道旁遍栽杨树、柳树和沙枣树,名曰道柳。其用意在于,一是巩固路基,二是防风固沙,三是限戎马之足,四是利行人遮凉。自古河西种树最为难事,可是在左公的倡导督促下,泾州以西,竟然形成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的塞外奇观。


清朝大将杨昌浚目睹后,欣然题下“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著名诗句。为纪念左宗棠筹边新疆、为民建福的不朽功绩,人们便将左宗棠和部属所植柳树,称为“左公柳”。


无独有偶,与左公柳可媲美的便是杭州的苏堤柳。“潋滟湖光绿正肥,苏堤十里柳丝垂。”宋人汪元量的诗句将西湖苏堤柳的美不胜收描写到极致,提到苏堤柳,就不能不提到与之相得益彰的苏堤。北宋元祐五年,著名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取湖泥葑草堆筑成堤,为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人们把长堤命名为“苏堤”。如今“苏堤春晓”已居杭州十景之首。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是民族精神的一种延伸。左公柳和苏堤柳依然遥相隔望,苏东坡也好,左宗棠也罢,虽是一个文人,一个武将,然爱国之心,造福百姓之心却是相通的,就像我们民族这种生生不息的精神,贯通南北,永远激励着后人。

(礼泉县纪委监委 张美妮)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