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接触《平凡的世界》是在上大学的时候,那时候因为年轻,对于书中的内容知之甚少,只是被其中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感觉所有的故事都是那样通俗易懂,简单的文字、简单的内容、简单的主人公身上被路遥记录下了不平凡的一幕幕……而今,再次翻开这本经典之作,心境与往日早已不同,或许是因为经历的太多,亦或是因为感受的太多,总觉得书中的世界是那样的美丽而充满诱惑。
书中描述的是一个平凡的世界,黄土地上的世界。这里生活着许多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一代又一代演绎着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贫穷富裕、苦难拼搏的戏剧。是喜剧、悲剧或正剧?也许每个多少都有一点。在书里,没有华丽的辞藻、惊险离奇的情节或惊天动地的场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生活、感情、故事。
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孙少平。他是一位对苦难有着深切的认识,对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对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着铮铮铁骨、强大的精神力量、他有着坚忍不拔,敢于拼搏的巨大勇气。从学生到成年,他经历的是艰苦的人生奋斗,在不断经受的痛苦与磨砺中,他有了对苦难的骄傲感、崇高感。“是的,他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是他已经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命……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经历了每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确信自己千辛万苦酿造出来的生活之蜜,肯定比白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在这里,一想到我们面对困难、挫折的时侯,或许只有孙少平的万分之一,感觉真的是惭愧之极!“一个人的精神是否充实,或者说活得有无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无论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只有付出之后才会有所收获。”对于大多数平凡的人来说,孙少平给我们上了最重要的一课——如何对待劳动,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课题。”这里体现的是两种人,一个勤劳、一个懒散。人生生来是没有差别的,在经过了不同的境遇和发展后,人之间便产生了巨大的差别。
事实上,孙少平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人,一个只比普通农民多读了几本书,一个对生存的意义有了更高追求的人。他在写给妹妹的信中淋漓地表现了他对生活的认识:“我们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使我们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
是啊,苦难不是实难,而是人生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我们要自强自立,勇敢地面对我们陌生的世界。不怕苦难!只要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我们忍耐痛苦,就一定要坚持下去。“什么是平凡?那种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孙少平这个对生存的意义有着更高追求的人,又怎能称为平凡的人呢。就算是平凡,也是个更高层次的伟大的平凡。
幸福的是,我们生活在这样平稳的时代,可以有着安稳的生活,不会遭遇到孙少平的苦难,但是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就需要经受不同的历练,我们是平凡的一员,要跨过泥泞,迈过坎坷,就要做不平凡的自己。
(永寿县纪委监委
张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