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咸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洁文化 / 文学作品 / 正文
分承并转话泾阳
来源: 作者:市纪委管理员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0-01-13 10:17:59

公元二零一七年四月六日,原泾阳县所辖泾干、永乐、崇文、太平、高庄五镇移交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和空港新城托管,正式纳入大西安的版图。对此,有人喜不自禁,终于搭上了大都市建设的快车;有人扼腕叹息,好端端一个县说分就分啦!也有人无动于衷,静观风云际会,坐看时世变迁。


自大秦帝国推行郡县制以来的两千余年间,作为基层一级政权组织,“县”已成为一种划定地域的特定符号,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也是历来文人雅士们寻根问祖、标榜族望的精神寄托,更是远方游子寄寓乡情的心理标识。在县级行政区划分承并转的特殊时刻,宣泄一股情绪,传递些许信息,实乃人之常情,无须大惊小怪。


实际上,任何一块地域的历史都是在分分合合的循环往复中向前迈进的。翻开《泾阳县志》我们不难发现,今日之泾阳绝非远古之泾阳,也不同于昨日之泾阳。在县级行政区划创立的战国末期,如今的泾阳版图分属于西北的云阳、东南的弋阳和中部的泾阳三县管辖,彼时的泾滨大地该是怎样一种“三阳开泰”的纷繁局面?


西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泾阳迎来了历史上第一次区划调整。这一次调整的结果是泾阳县整体并入涵盖今泾阳、三原、淳化全境,及礼泉县北部的池阳大县。这一区划延续至公元352年,前秦那位好大喜功的始祖符坚皇帝主政期间,再次调整区划,拆分池阳大县,恢复泾阳县制。这次恢复建制延续了尚不足百年。公元446年,困守中原的北魏小朝庭也不免在区划上折腾一番,并泾阳入石安县,至公元501年,再次恢复设置。隋朝统一天下后,泾阳迎来了短暂的辉煌,石安、咸阳两县相继并入,今天咸阳的秦、渭二区一度纳入泾阳版图,至唐朝建立后分出,延续数百年之久。公元1264年(元代至元元年)曾经的云阳县并入泾阳,泾阳的版图基本确定并延续至新中国建立。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因河流改道和方便管理之故,泾阳版图又历经了三次小的调整。1953年2月,原属咸阳县辖的二杨庄划归泾阳,系后来的高庄镇东风村;1955年11月,原属礼泉县辖泾河北岸的昭陵区仁义乡划归泾阳,即现王桥镇渠南八村;1956年5月,接渭南专区通知,划东桃堡东部归礼泉县,清峪河以东鲁桥等17村镇归三原县,又将原三原县所辖山东庄(今属三渠镇)划归泾阳。自此,泾阳县境几于定局,延续60余年。期间,在“大跃进”的号角声中,1958年11月至1961年9月,泾阳以及邻近的淳化、三原、高陵一起并入三原大县,终因盲目跃进而受到自然的惩罚,最终恢复原有建置。


历史不可能停下它的脚步,分分合合是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常态。对于一方地域而言,每一次拆分都将是一次成功的涅槃,每一次拼合也将是一次追求的升华。泾河之水长流,仲山嵯峨依旧。唯愿植根于泾滨这方沃土上的人们幸福、安康、富足!

(泾阳县纪委 杨东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