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发!”今天纪检室的窦主任要带我和几名同志一起前往南市镇,虽然之前因工作去过很多次,但是这次我们的心里尤其的激动。
这一切还要从一次入户走访说起。为助力脱贫攻坚,市纪委监委持续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成立督导组,直插基层进村入户摸排,精准发现问题线索。督导组的同志在对南市镇余村的走访中,有群众反映村书记李某在办理申报危房改造补助资金时向群众索要收取钱款。督导组将这一线索移交给市纪委后,由窦主任带队成立核查组,对此进行初步核实。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核查组先从了解被反映人具体情况着手,又在职能部门调取了相关资料,危房改造资料没有问题,群众领取的钱数也没有问题。线索未必“空穴来风”,但是要查实也不简单。“没有压倒性的证据和被反映人怎么谈?”成了摆在核查组面前的一个难题。“线索从群众中来,案件的突破口也要从群众中找”。 一筹莫展之时,有着多年丰富办案经验的窦主任提出被反映人在该村担任村书记多年,索要好处一事应该不是个例,要进一步扩大走访群众的范围,应该能“挖”出一些问题。
第二天我们就以扶贫督导检查的名义,对全村的已脱贫户和贫困户进行了走访,并将走访谈话的重点放在了被反映人任职期间的危房改造户上。“上次你们人来说是办手续干部在里啥钱都不让收,你今天又来说,我没文化啥都不会,书记给咱办手续,跑这跑那辛苦的很,给些钱也是感谢,咱不能害人家”。危房改造户丁大爷这样对我们说。“危房改造是党的好政策,是国家对困难群众的关怀,不容某些干部‘雁过拔毛’,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是职责所在,哪里有收感谢费的道理。现在发现的可能还是‘小问题’,可以教育挽救,如果继续放任这些行为,使其从破纪走向违法,才是真的害了他呀!”窦主任义正言辞地劝说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耐心细致的政策讲解和劝说,走访工作卓有成效,终于被我们“挖”出了问题,索要“好处费”果然不是个例。得益于充分的前期准备,在与被反映人李某谈话时我们底气十足,很快就攻破了他的心理防线,他也认识到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并主动交代了有关问题。
“之前我认识不够,做了一些错事。近年来,扶贫领域执纪越来越严,我心里也忐忑,今天你们代表组织来找我谈话,我也愿意把这些钱上交组织!”李某说道。案件审查结束后,根据单位研究决定,由窦主任带着我们将核实的违纪资金退还给三户危房改造户群众。“窦主任,太感谢了!我真没想到我今天能拿回这个钱!”我们要离开时一位腿有残疾的改造户一瘸一拐的追了出来,一边拉着窦主任的手,一边激动地说道。
“蚁穴虽小溃大堤,蝗虫多了吞沃野。”村干部虽小,但是他们直面群众,如果任由他们贪污挪用、优亲厚友、虚报冒领、雁过拔毛等行为滋生蔓延、积少成多,不仅会使脱贫成效大打折扣,而且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能做的就是,瞪大眼睛、拉长耳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确保党的好政策落到实处,切实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坐在回程的车里,一把塞在车座后面的宣传《监察法》时专门制作的扇子正对着我,荷花形状的扇面上面写着“为民秉初心,廉洁送清风”,我脑中闪过刚刚退还钱款时一位大婶擦着眼泪的模样,似乎更加明白了这两句话的意义,也似乎更加明白了我的初心,纪检人的初心。
(兴平市纪委监委 胡涓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