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三原纪委监委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把常态化精准化用好“第一种形态”作为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监管的“第一道防线”,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警示提醒、纠偏正向、防微杜渐,严防“小疾”变“重症”。2024年,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理223人次,占“四种形态”处理总人次的39.7%。
该县纪委监委立足抓早抓小,在党员干部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时候,坚持“精准分类、因人施策”,从不同对象的岗位性质、工作履历、性格特征等实际出发,综合考量情节轻重、平时表现、认错态度等方面,采用沟通式、化解式、监督式相结合的方式对干部进行约谈提醒,帮助谈话对象在轻松的氛围中卸下包袱、敞开心扉,把思想谈通、把问题谈透、把认识谈清,自我剖析、认真反思,逐步唤醒党员干部的党性觉悟和纪法意识,确保“第一种形态”用到“点”上、戳到“痛”处,及时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同时,该县纪委监委把常态化开展廉政教育作为增强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重要抓手,聚焦节假日、干部入职提拔等重要时间节点,坚持日常性提醒谈话,从学习意识、纪律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等方面量身定制谈心谈话内容,采取集中谈、分层谈等方式,做到提醒在前、教育在先;通过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参加职务犯罪庭审旁听、到廉政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等方式,做实同级同类干部的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从思想上消除贪腐念想,确保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清醒头脑。
此外,为避免“第一种形态”一处了之,该县纪委监委坚持做好监督执纪“后半篇文章”,统筹监督力量,适时对“第一种形态”整改落实情况开展“回头看”,持续跟踪问效党员干部作风转变、整改落实等情况,检验处置成效,对弄虚作假、敷衍塞责、流于形式的严格追责问责,进一步压实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管理监督,完善制度机制,堵塞监管漏洞。
“用好‘第一种形态’是党员干部日常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前移监督执纪关口,在常态化、精准化、规范化运用‘第一种形态’上持续发力,抓早抓小‘治未病’,时刻紧绷纪律之弦。”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