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礼泉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派驻机构“探头”和“前哨”优势,紧盯权力运行关键环节,把发力点聚焦到监督执纪问责的“刀刃”上,不断提升监督质效。
靶向施策,提升监督效能。“发挥探头作用,就是要在监督的深度、广度、精准度上下功夫,把监督嵌入权力运行关键点、内部管理薄弱点、问题易发风险点……”今年以来,礼泉县纪委监委各派驻机构聚焦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生态环保、专项整治等重点领域靶向施策、精准发力,紧盯“三个关键”,延伸监督触角。紧盯“关键少数”,突出各单位班子成员、关键岗位,定期开展廉政提醒,准确运用“四种形态”,督促履行“一岗双责”,通过抓紧抓实“关键少数”撬动对“大多数”的监督。紧盯关键环节,围绕制度建设、项目实施、资金分配、选人用人等,制定日常监督清单,通过列席监督单位班子会议等方式,掌握各单位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等情况,对存在问题、薄弱环节督促整改落实,建立防范机制,形成廉政风险闭环管控。紧盯关键节点,抓住元旦、春节等重要节日,严查公款吃喝、收送礼金、滥发津补贴等违纪违法行为,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监督单位落地生根。截至目前,7个派驻纪检监察组共参加监督单位班子会议118次,开展廉政谈话96次,监督检查105次,发布节假日“廉政提醒”21条。
联动协同,凝聚监督合力。近日,驻县财政局纪检监察组在办理一起涉嫌违纪问题线索时遇到困难,该组将这一情况反映给县纪委监委,在第三纪检监察室、第六纪检监察室的协作配合下,案件查办取得突破性进展。礼泉县纪委监委着力破解派驻机构监督力量薄弱、办案经验欠缺等问题短板,探索建立“室组联动、贯通协同”机制,对重大监督检查、重要线索核实等整合优势兵力,交叉协作配合,增强工作合力。1-8月份,六个纪检监察室共开展案件联动协助37次,依托协作区的优势,室与组、组与组的联动更紧密、更频繁,形成了强大的聚合效应,监督效果也更加明显。今年以来,7个纪检监察组共处置问题线索100件,第一种形态处置110人次,立案审查34件。
探索实践,创新监督模式。礼泉纪委监委充分发挥派驻机构近距离、深融入、全天候的优势,不断强化日常监督、实时监督、动态监督,通过开展政治生态研判、与党组(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定期会商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等,共同把握“森林”整体健康状况,构建多维度、可视化的政治生态监测体系。同时不断探索实践,创新监督模式,综合运用蹲点式、体验式监督等方式,将监督触角深度嵌入,直击“痛点”,精准纠治,推动监督单位主体责任层层做实、上下贯通。驻县政府办纪检监察组结合监督部门特点,不定期深入政务大厅等窗口单位开展体验式监督,不打招呼、不亮身份,从普通群众视角办理业务,着力发现问题和隐患,积极推进问题整改;驻县教育局纪检监察组通过建立监督工作日志,分析研判多发、易发问题特点规律,排查廉政风险点,确保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
“派驻工作是纪委监委工作的延伸,我们将继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探索实践多种监督手段融会贯通运用,进一步放大监督的叠加效应,下一步,我们将深化运用体制改革成果,充分释放“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真正发挥监督效能。”礼泉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