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处分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能释怀,工作也提不起劲”王某是礼泉县一名工作近10年的村干部,2021年,因私自收取群众低保费用发给其他困难群众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多亏组织的回访帮助,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重新树立工作信心”王某如释重负的向县纪委监委回访人员谈道。
近年来,礼泉县纪委监委坚持惩处与教育并重,寓厚爱于严管,把做好受处分人员回访教育作为监督执纪“后半篇文章”的必修课,帮助回访对象卸下包袱、改正错误、调整心态,实现纪法约束有硬度、批评教育有力度、组织关怀有温度,让“掉队”干部及时跟上来。2021年以来,礼泉县纪委监委共开展回访教育160余人次。
望闻问切,一人一策精准把脉。“宣布处分决定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如何让‘有错’变‘有为’,更值得我们思考”为了做实做细回访教育工作,礼泉县纪委坚持一人一方案,回访组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与回访对象所在单位党组织、派驻纪检监察组沟通等多种方式,了解掌握回访对象个人情况和违纪事实各方面情况,“量身定制”回访方案、“精准制定”谈话提纲,做到因人因事施策、精准分类回访,并制定《受处分人员情况登记表》和《受处分人员回访教育情况登记表》,力求将处分决定“一张纸”变成警示教育“一堂课”,确保回访教育工作精准、规范、有效。
对症下药,帮助干部解开“心结”。“对于违反工作纪律的侧重于心理疏导和纪律规矩教育,对于违反廉洁纪律的侧重于廉洁自律教育...”在具体回访教育中,工作人员通过与回访对象谈话,了解受处分人员对自己所犯错误的认识、学习和工作等情况,同时加强对所在单位领导、同事的延伸回访,掌握回访对象现实表现、心理动态及整改情况,对比受处分前后学习、工作、生活态度,深刻分析“症状”,找准问题“病根”,做到对症下药。对思想有顾虑的回访对象,做好政策解释,加强思想教育,帮助其解开心结、卸下包袱。同时,通过回访掌握受处分人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对其帮教情况,处分决定执行情况,受处分人员年度考核、职务职级与工资待遇调整情况等,将回访教育工作作为处分决定执行工作的“校验场”,倒逼相关单位部门对处分宣布执行工作进行自查自纠,确保处分宣布执行工作落在实处。
复诊问效,注重回访结果运用。“李某被作为典型问题在网上通报后,情绪较为低落,不愿说话,需要及时跟进。”“雒某是其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对处分期间待遇降低情况顾虑较多。这些情况都要写进回访档案,便于以后工作开展”,为形成干部监督、教育、管理闭环,礼泉县纪委建立回访教育档案,梳理汇总回访教育、单位评价等情况,对回访对象进行“精准画像”,及时向所在单位反馈,并将回访结果作为党员恢复权利、干部考核提拔的重要依据。对受处分期间认识清晰、敢于作为、群众认可的受处分人员,作出正向评价,供组织部门作为参考;对仍存思想包袱、消极工作的受处分人员,则持续关注,必要时进行二次回访,不让受处分干部“掉队”,真正体现治病救人的初衷。
“对于曾经犯错的党员干部,不能一‘处’了之、一‘问’了事,做好回访教育工作,有效避免了回访教育的过程就是帮助受处分干部认识和改正错误,重拾信心的过程。”礼泉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责任与情感并进,以有的放矢、精细精准的回访谈心提升处分决定执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