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整治以来,县纪委监委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重要抓手,聚焦社会救助不到位、不精准等突出问题,督促县民政局健全完善困难群众“主动发现—快速响应—精准帮扶”机制,以铁腕监督维护低保救助政策公平公正公开,畅通基层社会救助“微循环”。截至目前,全县成立了983人的村级社会救助快速响应服务队,累计救助1.49万低收入困难人口,推动社会救助政策阳光运行、精准落地。
建立机制,明确职责。督促县民政局持续推进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健全完善困难群众救助主动发现机制,确保困难群众救助“不漏一户、不落一人”。陆续在全县各村(居)委会组建了以村(社区)“两委”成员为主体,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社区专职、网格管理员、志愿者等参加的社会救助快速响应服务队,明确服务对象范围,细化服务内容,规范工作方法,为救助提供路径指引。发挥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协调机制作用,建立由民政部门牵头,人社、医保等部门配合的数据定期共享核查制度,横向联动社会救助职能部门、特殊群体救助单位、惠民补贴相关单位、服务类社会力量,纵向贯通县、镇、村三级救助服务网络,形成社会救助工作“无盲区、全覆盖”的工作格局。
公开信息,及时救助。通过县级民政部门网站、乡镇(街办)及村(居)社会救助公示栏等多种方式,及时公开了983名成员名单和联系方式,统一受理群众救助申请,采取“群众点单、村居派单、部门接单、干部办单”模式,形成救助事项“申请—办理—反馈”闭环落实机制。快速响应服务队成员日常运用入户调查、走访探视、动态监测等措施,及时了解、掌握辖区内困难群众救助需求及政策落实情况,当村民家庭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等或其他急需救助的急难事项,服务队第一时间向乡镇(街办)报告,帮助困难群众及时得到有效救助,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帮扶。
履职尽责,取得实效。武功镇凉马村村民张某被确诊患有尿毒症,每周需进行两次透析,对以种地和打零工为主要收入的7口之家来说,持续高昂的医疗支出,让张某一家生活迅速陷入困境。凉马村社会救助快速响应服务队核实了解情况后,当即启动困难群众快速响应机制,第一时间上报镇民政办。镇民政办闻讯后迅速响应,两天内便完成入户核查和审核确认工作,按照低保边缘家庭重病重残单人保政策,将张某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纳入低保后,政策成效立竿见影,低保和医保政策协同发力,张某每月可领取低保金380元,重病分类施保225元,医疗透析费用单次从120元降至43元。今年以来,凉马村社会救助快速响应服务队在困难群众主动发现、快速响应、精准救助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帮助多名群众办理社会救助,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