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武功县纪委以为民办实事和案件查办为抓手,紧紧围绕监督检查和案件查办暴露出的农村“三资”监管问题,采取系统施治,深化标本兼治,通过督促职能部门和镇办扎实履行主体责任,制定整改方案,细化整改措施,对查摆的问题做到真改实改、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农村“三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
夯实责任,细化措施。武功县纪委监委进一步明确职能部门、各镇办的责任分工,细化了整改措施,建立了严格的督导考核机制,定期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整改不力的部门和单位进行严肃问责。同时,不断加强与审计、财政等部门的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各职能部门和镇办根据自身职责,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和时间表,确保了每一项整改任务都能落到实处。在全县范围设立举报热线和举报箱,鼓励群众积极参与“三资”管理监督,及时反映问题线索。对于群众反映的集中、关注度高、影响面广的问题,纳入领导包案,快查快办,确保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紧盯问题,深化整治。农村“三资”管理,是农村基层治理的重要环节。县纪委监委集中整治开展以来通过对比分析大量数据,发现“三资”管理存在监管漏洞,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基层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为此明确提出,将农村“三资”问题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点整治内容,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打击和纠正各类违规违法行为。全面排查“三资”管理中的漏洞和隐患,建立问题清单,逐项整改。同时,通过召开专题会议、下发整改通知书等方式,要求各镇办和职能部门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系统施治,多措并举。针对农村“三资”问题的复杂性和顽固性,县纪委监委坚持系统施治,多措并举,打出了一套组合拳。首先,督促职能部门、镇办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内控机制,堵塞管理漏洞,确保农村“三资”得到规范、有效管理。督促县财政局、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进一步细化完善《农村“三资”管理办法》《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了“三资”管理的职责分工、操作流程和监督机制,为“三资”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其次,通过开展专项检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加大对违规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形成了强大的震慑效应。
以案促改,举一反三。县纪委监委通过开展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活动,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深刻剖析案件发生的原因,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同时,督促相关部门和单位举一反三,深入查找制度建设薄弱点、权力运行风险点、监督管理空白点,从源头和机制上探索解决和防范问题的方法路径。并通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集中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三资”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提高党员干部的法治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
武功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县纪委监委将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不松懈,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方法,加强部门协作,完善制度机制,扎实推动农村“三资”管理问题的有效解决,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