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兴平市纪委监委坚持把群众“急难愁盼”作为监督执纪的“风向标”,围绕就业帮扶、物业服务、医保报销等关键民生领域,打出监督“组合拳”,推动惠民政策从“纸上”落到“地上”,用实实在在的成效擦亮为民服务底色。
靶向监督破难题,织密民生保障网。针对部分镇村就业信息不对称的“梗阻”问题,该市纪委监委将其纳入重点监督清单,靶向督促市人社局打破信息壁垒。通过联动企业与人力资源市场,春节前后在阜寨镇、马嵬办等镇办举办线下招聘会3场、线上招聘活动7场,发放政策宣传资料5000余份,提供就业岗位3337个,帮助378名群众达成就业意向,让监督效能转化为群众的“就业底气”。针对异地就医报销“跑断腿”问题,督促市医保经办中心优化服务流程,实现异地备案“指尖办”,截至目前,已为72人次办结相关业务,让群众告别“来回跑”,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医保服务。
精准监督通堵点,提升民生舒适度。物业服务“缩水”、业主权益受损是社区治理的“老大难”问题,该市纪委监委依托12345平台投诉数据,督促市住建局组建专家评估组,对全市60家物业企业开展多维度评估,约谈整改服务差的企业,并推动建立定期培训机制。如今,70%的物业企业在环境卫生、设施维护方面成效显著,小区垃圾清理及时、公共区域整洁度提升,业主满意度平均提高15%,居住环境更舒心。针对货车司机反映强烈的“审验难”问题,该市纪委监委迅速启动“点穴式”监督,督促市交通局创新“流动服务”模式,深入货运企业停车区域提供“一对一”年审服务,截至目前,已完成43辆货运车辆入企审验,既为司机节省了时间成本,又有效降低了逾期未审的违规风险,以监督实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全程监督护资金,守好群众钱袋子。民生资金关乎群众切身利益,更需监督护航。针对去世退休“中人”丧抚费发放不及时问题,该市纪委监委将其纳入整治重点,督促市人社局专题调研、对接上级部门,制定实施丧抚费定额预发方案。截至目前,已为59名相关人员发放丧抚费350万元,群众的“合法权益”在监督保障下落到实处。同时,为严防惠民惠农补贴“跑冒滴漏”,该市纪委监委强化乡村振兴资金监管,督促市财政局对51个中省市财政惠民补贴资金项目政策清单进行公示,并安排13个镇办财政所联动181个行政村开展人员基础信息“增删改”工作,让补贴政策透明化、发放规范化,确保每一分惠民资金都精准“滴灌”到群众手中。
从“问题清单”到“幸福账单”,兴平市纪委监委以监督“力度”呵护民生“温度”。下一步,将持续完善“群众点题、部门答题、纪委监督、社会评价”工作机制,推动解决更多民生“关键小事”,让群众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