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组织对你进行谈话,既是对你的提醒,也是对你的鞭策,希望你能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坚守纪律底线,不越纪律红线……”近日,兴平市东城街道纪工委对该街道部分中层干部进行谈话提醒,督促及时纠偏、防微杜渐,这是该市纪委监委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抓好日常监督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兴平市各级纪检监察机构始终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工作方针,把用好“第一种形态”作为提升监督质效的重要举措,综合运用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诫勉谈话等方式,对党员干部在思想动态、工作作风、履职尽责、遵规守纪等方面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提醒、早介入、早纠正,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今年以来,运用“第一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95人次,占“四种形态”总数的50.8%,取得了让“未病者”得到常防,“初病者”得到早治的良好实践效果。
“精准高效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能够帮助党员干部认清问题、纠正错误,防止‘小病’变‘顽疾’,我们坚持逐个‘把脉问诊’‘对症下药’,突出问题导向,确保‘第一种形态’切实用到点上、戳到痛处,提升监督精准性和有效性。”据该市纪委监委案件监督管理室负责人介绍,该市纪委监委还通过建立问题线索分析研判制度,对不同问题线索精准提出处置方式,避免“盲目初核”“一谈了之”,推动“第一种形态”处置标准化、规范化。坚持从拓展实际效果出发,实现批评教育有力度、组织关爱有温度,注重完善后续跟进措施,通过监督指导等方式,定期对党员干部接收“第一种形态”处理后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对弄虚作假、敷衍塞责、流于形式的,严肃追责问责,确保问题得到整改,干部受到教育。
“祸患常积于忽微,我们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用好‘第一种形态’上下更大功夫,及时‘开处方、下良药’,帮助干部纠偏止错,切实守好全面从严治党第一道防线。”该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