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一策’协调解决了双汇、台玻、益海嘉里等企业一系列生产要素保障问题,总投资30亿元的兴平市先进智造创新孵化基地项目全面启动建设,玖犁标准化厂房项目累计建成约11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室主任郝明明说道,“我们深入实地开展监督,通过看措施、看落实、看效果,着力发现一些单位在落实惠企政策上存在的偏差。发现一些单位落实惠企政策上存在偏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近年来,兴平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监督专责机关定位,充分发挥协助引导推动功能,通过做实政治监督、做深日常监督、做准专项监督、做强基层监督,积极探索各类监督贯通融合、协调协同有效路径,推动监督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
针对政治监督可能出现泛化、虚化的问题,兴平市纪委监委着力在精准化、可持续、见效果上下功夫,突出不同部门、不同阶段、不同层级特点,点面结合、分类施策。2022年,该市各级纪检监察机构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省咸重大决策部署以及市委中心工作,突出工作重点,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稳住经济大盘、安全生产、疫情防控、作风建设等34个方面进行监督检查,采取“室组地”联动的方式,发现并推动整改问题49个。同时,紧盯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创新推行“两个责任”一月一清单、双月一回头、季度一督导工作机制,制定印发“两个责任”清单12期,开展督导4轮次,督促整改问题17个。
“我们坚持加强日常监督与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同步推进,着力在在监督关口上抓早,治病于未病。”市纪委监委第四纪检监察室有关负责人表示。
日常监督要在做深上下功夫,防止隔靴搔痒、浅尝辄止。2022年以来,兴平市纪委监委聚焦重要岗位和“关键少数”,紧盯管理“死角”和监督“盲区”,强化日常监督,及时发现党员领导干部在履行职责、作风建设、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倾向性问题,督促整改,实现标本兼治。同时,及时开展提醒谈话、警示教育,提高党员干部规矩意识,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提升了日常监督质效。去年以来,市纪委监委严把党风廉政意见回复关,回复意见841人次;精准运用“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党员干部632人次,其中第一种形态410人次。
针对易发多发、反复出现的“顽瘴痼疾”,兴平纪委监委抓好专项监督,实现靶向纠治、系统施治。去年,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热难点问题,与有关单位研究确定11个专项整治任务,围绕专项整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室组地”协作配合优势,由党风政风监督室牵头统筹任务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开展专项监督,聚焦重点事、重点人,督促责任单位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实现同题共答、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同时,针对发现的问题,深挖问题暴露的制度漏洞,通过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督办函等方式,完善形成发现问题、问题整改、建章立制闭环,督促推动有关责任主体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打通贯彻落实过程中的难点、堵点。
在开展涉水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中,驻市财政局纪检监察组注重发挥派驻监督“探头”作用,聚焦“人、物、资金”等重点要素,找准具有行业性、系统性、关联性的风险点,督促市财政局对涉水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自查排查和督导检查,坚决查处涉水领域责任、作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以来,推动问题整改57个,收缴历史欠费14000余元,完善各类相关制度规定9条。
做实基层监督,践行为民宗旨。兴平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基层监督为基础,巩固拓展“室组地”协作、交叉监督、提级监督等实践做法,找准政策落实、小微权力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严查群众深恶痛绝的“微腐败”,形成监督合力。
东城街道纪工委变“被动等”为“主动找”,深入田间地头,从家长里短中收集社情民意,主动面向群众、企业征集意见。庄头镇纪委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实行清单化管理,落实好问题反映人和所涉基层单位的“双回访”,对已督办落实的问题不定期开展“回头看”,以全流程闭环管理,坚决防止老问题反弹回潮。
“我们将继续在做实政治监督、做深日常监督、做准专项监督、做强基层监督上下功夫,探索深化贯通协同有效路径,进一步促进监督提质增效。”兴平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