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兴平地处渭河北岸,渭河流域生态滋养着沿渭6个镇(街道)20余万群众。为维护好生态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兴平市纪委监委统筹各方监督力量,聚焦重点强化监督,倒逼各级责任落实,渭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稳步推进、扎实有效。
强化统筹联动,形成监督合力。整合内部监督力量,建立纪委书记统筹抓总、班子成员分工负责、纪检监察室牵头协调、派驻机构通力协作、镇(街道)纪(工)委一线监督的工作机制,紧紧围绕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背后的腐败问题和作风问题等4方面15项重点内容,开展专项监督检查13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4个。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建立由市纪委监委牵头,市发改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水利局、综合执法局等单位组成的联合工作机制,沟通交流信息、会商疑难问题、交办问题线索。
用好问责利器,倒逼责任落实。对破坏渭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线索严查严办,实行一案一专班,明确由相关纪检监察室领办、督办,“室组地”联合开展问题线索核查问责工作。按照“一案多查”原则,启动追责问责,精准识别具体责任人、直接责任人、监管责任人和领导责任人,逐一核查存在问题。严肃处理生态保护和治理工作中只表态不落实、喊口号装样子,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行为,严肃查处乱占、乱采、乱堆、乱建、乱排现象背后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今年以来,共查处生态环境领域问题22个,其中立案查处9件,党纪政务处分9人,组织处理15人,以强有力的监督执纪问责、监督调查处置,充分释放环境保护无小事、环保领域违纪必处的强烈信号。
建立长效机制,提升治理效能。督促问题整改,建立问题整改台账,挂图限时整改,实地勘察,全程跟踪,对账销号。实行“室组”联合监督工作机制,市纪委纪检监察室与派驻纪检组联手针对市生态环境局、综合执法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和兴化集团、欣雅纸业等企业存在的31个问题,开展问题整改“回头看”,问题整改销号率达到100%。健全完善制度,针对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全面分析,查找管理漏洞,协助生态环境局等职能部门建立完善《“红、黄、绿”挂牌管理制度》等制度3项。强化警示震慑,今年已通报曝光典型案例1批2件3人,警示教育作用得到较好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