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政治监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征。在工作中,兴平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着力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长效化,实现政治监督更加精准有效,为高水平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坚强保障。
提高政治站位,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
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要跟到哪里,近年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认真履职尽责,着力从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上下功夫。一方面根据政治监督项目化推进的文件要求和工作要点,细化监督清单,明确“监督什么”。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对关于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我们第一时间制定了《工作导引》,明确了党员干部、机关食堂、公务接待等6项重点,指导基层履职尽责;另一方面进行精准培训,明确“怎么监督”。例如,在去年10月份开展的扶贫领域专项检查中,不但结合工作重点细化制定了监督清单,而且邀请了市扶贫开发局专业人员对4个专项监督组的同志结合监督清单进行了培训,共发现问题线索10条。这一做法也被固定下来,现在我们开展专项监督,都是通过清单+培训+实施+反馈(双反馈)的工作模式,提升了监督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明确监督内涵,推动政治监督常态化
政治监督不是抽象的,我们着力找准政治监督的切入点和着力点,靶向监督,突出工作重点,不断优化政治监督路径,推动政治监督常态化。
一是树牢监督意识。一方面我们通过对全市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纪法规的常态化监督检查,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规矩意识和纪律意识,自觉接受监督;另一方面我们坚持纪委常委会带头示范,通过专题培训,切实增强纪检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领悟力,提升善于从政治上发现问题的能力,主动跟进监督。
二是纳入责任清单。监督的目的就是盯住权力、看住权力、管住权力,防止权力滥用。近年来,我们通过编印《履职纪实》,进一步加强对权力配置的监督,推动构建权责透明、权责统一的运行机制。明确了主体责任8个方面46条清单和监督责任9个方面54条清单,要求每年至少4次的“四风”专项检查和派驻组列席“三重一大”会议等硬性规定,精准绘制政治监督“指南”,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履行协助职责和监督责任,推动党委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更好落实,实现“四责协同”同向发力,推动政治监督常态化开展。
三是制定监督计划。今年,我们结合落实中省市纪委全会精神和咸阳市推进政治监督项目化要求,在每月确定2-3个监督重点,纪检监察室、派驻组、镇(街)纪委同步进行。2月份,我们整合近期政治监督重点,对换届纪律、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违规占用耕地等方面,组成7个检查组,每组一专项,发现了一批违规占用耕地等问题线索。此外,我们针对各级党组织具体实际,综合日常监督检查、巡视巡察、信访举报、执纪审查、审计、舆情、重点工作督查情况,针对相关单位精准制定监督计划,针对性查找病因、对症下药,推动因地制宜开展政治监督。
健全体制机制,推动政治监督长效化
强化政治监督,在保持“常态化”的基础上,必须坚持“长效化”,其基本体现就在于体制机制的不断健全完善。我们始终把“严”字主基调贯穿于政治监督全过程,着力堵塞制度漏洞,不断提升政治监督的严肃性。
一是实行三张清单。在协助市委落实主体责任和履行好监督专责方面,我们坚持指出问题不遮不掩,通过制定《履职纪实》明确“任务清单”、每季度定期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清单”、每季度根据上级纪委要求向市委提出落实主体责任工作建议形成“建议清单”,“三张清单”实现了安排部署、监督检查和问题整改的监督闭环。例如,在脱贫攻坚中,通过向市委提出“扶贫金融贷款力度不大的建议”,市委组织在全市开展扶贫金融贷款集中排查并协调金融部门简化贷款流程,效果较好。
二是深化“四种形态”。问责机制得不到落实,政治监督就会流于形式,近年来,在彰显政治监督的“三个效果”上,我们既坚持全面从严形成震慑,又体现“三个效果”统一,真正实现问责的威慑力和影响力。例如,在薛彦斌、计德亮违纪违法案涉案人员的处理上,考虑到当时的政治生态、客观环境等因素,从维护兴平稳定发展的大局考虑,结合咸阳市纪委监委的指导意见,大多数给予“第一种形态”或者党纪轻处分,“三个效果”得到有力彰显。
三是注重问题整改。一方面精准稳妥问责,传导责任压力。例如,在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工程建设和矿产开发问题专项整治中,由于自查报告不细致不认真,由市委主要负责人对桑镇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约谈。另一方面做实“后半篇文章”,深挖问题背后的政治根源,推动“不敢”的成果转化为“不能”的机制,彰显监督质效。比如,在案件查办、每轮巡察结束后,我们都结合发现和反馈的问题,及时向相关党组织下发“两书”,督促该党组织做实问题整改后半篇文章。同时,针对运用“两书”不精准不规范问题,我们专门制定了《关于规范纪检监察建议书的意见》,从制发主体、内容、程序、跟踪落实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去年共下发“两书”54份,是上年的5倍。同时,扎实开展以案促改,去年共在6个单位开展,规范完善制度1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