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咸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县区快报 / 兴平市 / 正文
兴平市分级分类做好警示教育扎实推进“后半篇文章”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0-12-14 09:21:06

“刘撑林为贫困户申报小产业扶持项目中弄虚作假,违反党纪法规,为我们镇村干部敲响了警钟,尤其是各村主要负责人,要积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筑牢防线,始终做到自省自警,慎小慎微,决不能重蹈覆辙,犯同样错误……”在兴平市桑镇,一场关于东桥村党支部书记违纪违法案的警示教育剖析正在召开。

以案明纪,是兴平市深化分级分类警示教育的举措之一。近年来,兴平市纪委监委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行业,运用本地区、本系统、本领域出现的案例,精准化、差异化开展警示教育,充分发挥警示教育的震慑作用。在兴平市住建局,驻民政局纪检监察组结合市纪委监委核查部分项目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过程中发现的审核把关不严、工作不细等问题,组织开展专题警示教育会,督促该局加强对各科室工作人员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相关业务知识的教育培训。在南市镇,镇纪委结合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脱贫攻坚户容户貌整治工作落实不到位,以入村开展纪律教育的形式,为村干部绷紧纪律之弦。在马嵬街道,纪(工)委书记结合各村实际,围绕村级党组织建设,与村干部面对面分析研讨廉政风险点,探讨规范小微权力运行,要求各村干部在日常工作中要严守纪律要求。今年以来,全市各镇(街道)纪(工)委入村开展警示教育9次,受教育人数达1200人次。

除此之外,分领域开展警示教育有力推动相关领域专项治理工作。为了建立预防涉黑涉恶犯罪的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地运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工作成果,兴平市纪委监委在加大查办涉黑涉恶腐败案和“保护伞”案件力度的同时,注重做好“后半篇文章”,督促有关单位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警示教育大会,深入剖析案发原因,查找制度机制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制定整改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责任和时间节点,细化工作措施。截止目前,兴平市纪委监委共发出《监察建议书》3份、《纪律检查建议书》1份。

另外,市纪委监委针对以往警示教育活动内容形式单一的问题,整合警示教育阵地,梳理十九大以来全市查处的8起典型案例,分“科级干部”、“国企干部”、“村(社区)干部”等类别,结合相关人员违纪违法事实和忏悔内容,编纂《党的十九大以来查处违纪违法党员干部典型案例选编》,不断丰富教育资源,加强对同级同类干部的震慑。

多用身边人身边事,才能让党员干部深刻反思。为此,市纪委监委多角度精准发力,做到一案一建议,充分发挥“两书”作用,推动案发单位党组织按照宣读一份处分决定、开展一次原因剖析、组织一次自查自纠的要求开展警示教育,要做到举一反三、开展同类问题专项整治,针对体制机制、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及时发现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着力把以案明纪的震慑效果抓在日常、做在身边。为防止警示教育浮于表面,该市要求各案发单位在收到纪律检查建议书或监察建议书30天内,向市纪委监委报告组织整改情况,各镇(街道)纪(工)委和各派驻纪检监察组对监督单位开展警示教育情况全程监督。今年,全市组织警示教育14场次,受教育党员干部3500人次。

“突出问题导向,坚持靶向思维,分级分类做好警示教育,是正风肃纪反腐的必要措施。要坚持综合施策,不断探索警示教育长效机制,把警示教育往实里做、往深里挖、往细里抓,不断提高警示教育的精准性,才能真正让警示教育触及党员干部的灵魂深处。”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