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都区为充分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阻击作用,及时安排部署,充分发挥社区党员群众的积极作用,他们第一时间出现在居民小区,充当起社区的“守门员、排查员、消杀员、宣传员、服务员”,为居民构筑起了疫情防控的“防护墙”。
不同的地方一样的担当
“抗击疫情我在前,疫情不退我不退”这是秦都区一位“基层逆行者”的铿锵誓言。一枚党徽、一个红袖标、一个工作牌、一个口罩,是他们的标配。他们在不同的地方践行着一样的担当。
社区防控是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环节。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住,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秦都区号召机关干部职工就近去社区报到,形成了“街办干部+网格员+村居干部+社会志愿者+党员干部”的格局。渭滨街道704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赵亚莉,不分昼夜带领志愿者和党员干部对1538户4010人走访摸排,劝导宣传,排查登记,消毒防疫,为社区居民的生活提供了坚强保障。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才有了辖区百姓的安定生活。他们中,夫妻同上阵,父子齐出击,兄弟并肩,姐妹同行,同事同心协力,这些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这场抗疫战斗中书写着壮丽的人生篇章。
不同的年龄一样的使命
做好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关键要落实落细。秦都区这次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安排及时细致,充分调动了辖区志愿者的积极性,有20岁的大学生志愿者,有年逾七十的老党员。他们用自己的忠诚无言地守卫着秦都区人民的生命安全。
马泉办任俊伊是四川外国语学院一名在校大学生,同时也是一名党员。他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积极响应辖区号召,承担起“守门员”的职责,每天认真检查进出人员的出入通行证,认真践行着一名当代大学生党员的担当。王开选是王家村的一名乡村医生,一位有着31年党龄的老党员,已经70岁了。当永昌路社区党委发布党员招募令时,他第一时间到社区报到,每天早早就来到渭滨花苑小区门口,对所有进入渭滨花苑小区的人员测量体温,做好记录,他还主动承担起小区外围的消杀工作。从大年初一开始,他和年轻人一样没有休息过一天,一直坚守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线。他用医务工作者的妙手仁心,认真践行着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责任与担当。在防疫的阵地上,像任俊伊、王开选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用实际行动弘扬抗击疫情正能量,助力疫情防控攻坚战。
不同的岗位一样的坚守
为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秦都人民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劲,把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贯穿疫情防控全过程。他们连续值守20几个夜晚,为辖区人民当好防护员。
曹秀敏和张伟是夫妻,在社区疫情防控期间,他们的身影每天出现在小区、街道,共同携手参与社区防控。她是吴家堡街道秦皇北路社区党员、居委会委员,大年初二接到社区疫情防控紧急加班的通知后,白天行走在辖区张贴防疫情公告、发放宣传资料,督促门店做好消杀工作,晚上通过电话摸排小区武汉返秦人员、帮助惠群小区物业人员在小区出入口做好来访人员登记工作。他是中共党员、退伍军人,在社区疫情防控的严峻时刻,带头加入到小区巡逻队,并动员小区党员及热心居民积极参与进来。他组织人员分班,轮流24小时在小区门口值班,对外来人员进行详细信息登记、车辆进行消杀。这样的夫妻档还有很多,吴家堡街道惠民东路社区的支部委员崔耀民,他的妻子是一名白衣天使,他们都奋战在抗疫的第一线,每天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把年幼的女儿一人锁在家里,用朴实的行动践行着入党誓言。他们虽然岗位不同,却一样的坚守着一颗为国为党为民的初心,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秦都区纪委 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