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咸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洁教育 / 正文
铁肩担重任扶贫书华章——记武功县扶贫开发局局长马俊祥
来源: 作者:市纪委管理员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19-09-02 10:50:58

扶贫是天下第一“大事”,也称人间第一“难事”。在这个事多、活重、压力大的岗位上,马俊祥同志一干就是4年。他躬自入局,挺膺负责,用责任和担当浸润了共产党员的先锋形象,书写着充盈的人生华章。

马俊祥同志历经多个岗位磨炼,曾在县委政研室、小村镇、司法局供职,练就了过硬的政策理论功底,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增添了深厚的部门阅历。2015年1月他就任县扶贫农发办主任,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用心血和汗水为扶贫脱困注入了无尽的力量。2017年武功县脱贫攻坚工作在省市历次考核中名列前茅。2018年1月国家脱贫攻坚绩效考核时,国考组认为武功县脱贫攻坚整体水平高,工作扎实,效果显著,工作水准超越了一些贫困县;对县、镇、村、户档案资料规范细致,佐证资料丰富详实,过程资料完备齐全感到惊讶;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工作力度大,尤其是健康扶贫政策落实到位,电商扶贫亮点突出;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流程规范,值得借鉴和学习;对浓厚的宣传氛围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市扶贫办和县委、县政府分别授予县扶贫办2017年度全市、全县脱贫攻坚最高奖“突出贡献奖”。
   成绩来之不易,奋斗愈见艰辛。马俊祥同志以坚定的执着投入到扶贫事业中来,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人间正道是沧桑”,流露了马俊祥对扶贫事业的深沉热爱

他把扶贫当“善行”,怀着对困难群众的质朴感情,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上连“天线”、下接“地气”,精准全面地落实党的各项扶贫政策。
   把握上情,悟通政策明方向。扶贫政策多、含金量大,只有学懂弄通,才能把准方向、正确执行。他对每一项扶贫政策,都是第一时间学习,精准把握核心要义。安排指导时,他能够切中要点,坚决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审核文件时,由于他对上级政策思考多、吃得透、把得准,总能恰当地进行修改。精准识别工作开展后,他认真研读了识别的标准、程序及细节,亲自为镇村干部进行讲解培训,确保了全县不漏掉一户、不错退一人。2018年1月国考时,他详细研究了215项考核指标,掌握了得分点、加分点和扣分点,保证了考核的实际效果。
   吃透下情,弄明情况定措施。面对群众渴盼致富的目光,他多少次动容流过泪。为了扶真贫、真扶贫,他一头扎到基层,查原因、找症结,全县77个贫困村走了个遍。在逐村逐户吃透情况的基础上,他组织制定了产业发展、就业创业、危房改造等一系列整套措施,促使了精准扶贫接地气、可持续。长宁镇焦胡村发展黄桃产业之初,他与驻村第一书记燕飞共同规划,邀请专家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协调争取资金项目修了路、通了水,使全村黄桃发展到了300多亩。去年黄桃挂果后,他又与县电商办联系,组织电商企业以高于市场价包销了贫困户黄桃,户均增收1500多元。
   对照实情,着眼成效抓落地。针对武功贫困现状,他深入思考,精心研判,力促每一项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省市安排建立农村扶贫“爱心超市”后,他立即协调民政部门,从积分制定、民主评议、物品购置到地址选择,快速落实,及时成立了100个“爱心超市”,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争脱贫、抢致富的内生动力。

 

“耕标在希望的田野上”,表达了马俊祥同志对脱贫攻坚的炽热情怀

他视脱贫是“善举”,无悔地奔走在农村家庭院落、田间地头,用心、用情、用智帮助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善统筹,“十个一批”显成效。他亲力亲为,注重统筹协调,积极组织实施“十个一批”脱贫措施。全县健康扶贫“三重保障”全面落实,被省卫健委作为典型向全省推广了经验,省市电视台多次采访报道。教育扶贫“控辍保学”全面达标,困难学生资助实现全覆盖,使贫困群众均等享受了义务教育成果。产业扶贫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基地+合作社+农户”等生产经营方式,按照“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形式,让贫困户在产业链、利益链、价值链中分享收益,新发展猕猴桃、黄桃等特色产业50类上百个品种,支撑了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就业扶贫以开发公益岗位、开展劳务输出为主,安排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3100多人,打响了武功劳务大县的牌子。危房改造紧扣“竣工率、配套率、人住率”3个关键指标,245户贫困户危房逐步改造,实现了居者有其“屋”。兜底扶贫扶弱助残,低保户、五保户、残疾贫困人生活补贴、残疾补助按时足额发放,燃起了他们的生活激情。金融扶贫化解资金瓶颈,发放小额贷款6450多万元,保障了贫困群众发展生产的需要。生态扶贫安排80名贫困群众从事护林员,每月发放300元资助金。电商扶贫抓培训、给服务、兴产业、帮就业、促增收,受益贫困人口达3500多人,人均年增收576元,2017年国家商务部主办的西部8省区“电商扶贫理论实践研讨会”在武功成功召开,向全国推广了武功扶贫的做法。旅游扶贫发挥武功镇旅游资源优势,兴办了50个贫困群众手工布艺、传统小吃等旅游门店,开辟了贫困群众增收新渠道。

重协调,“三送三帮”掀热潮。为了化解贫困群众生活中的“小事”和“急事”,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开展送爱心、送技术、送政策,帮解实际困难、帮治环境卫生、帮理脱贫思路的“三送三帮”活动。他统筹各方力量,协调县、镇、村三级,全力以赴抓好落实,先后为7350户贫困户送去了“夏秋两季”所需的化肥、种子、农药、粮仓等生产资料,为1236户贫困户更换了照明节能灯,为1837户贫困户粉白了污秽墙面,为2149户贫困户清理了院内木料、砖块、楼板等杂物,为3951户贫困户整治了门前屋后环境卫生,让贫困群众从一件件小事、实事中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关爱。

补短板,“吹糠见米”真整改。面对脱贫攻坚出现的短板弱项,他始终坚持“脱贫无小事”的原则,力求每一项整改问题见人、见物、见事,到村、到户、到项目。去年以来,针对中、省、市反馈的10大类90个问题和自查的8类共性问题,他亲自谋划整改措施,深人镇村督查指导,推动全县脱贫攻坚不断在查漏补缺中健康发展。

建机制,“创根问底”促落实。他参与制定了脱贫攻坚联席会议、领导坐班、督查巡查、检查考核、责任追究等20多项制度,并协调相关部门积极付诸实施。他还主持制定了资料完善、政策落实等《工作导引》20多个,引导全县精准脱贫规范化操作、标准化推进。他指导制定的《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等诸多工作规范性文件,建立了脱贫攻坚工作各类标准,增强了工作的操作性,被省市借鉴推广。

树典型,“头雁高飞”育亮点。他十分注重培育和树立典型,做到抓点带面、推动全盘。针对少数贫困户“习惯穷、争当穷、无奈穷”的问题,他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扶志扶智“六法”,使“等靠要”的贫困户实现了“要我干”到“我要干”、“我要干”到“我能干”的转变,全县先后评树自力更生脱贫典型30个,培育勤劳致富光荣户24个,打造脱贫攻坚样板村36个,发挥了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打铁还需自身硬”,体现了马俊样同志对廉洁奉公的高度警醒

他以清廉为“善道”,恪尽职守,廉洁奉公,保持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洁身自爱,廉洁从政有力度。扶贫开发涉及的项目多、资金大,他坚持把每一分钱都用在扶贫帮困上。对每一个扶贫项目,他坚持实地勘察,做到公开透明,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实行集体民主决策,确保了扶贫项目精准落实到村到户。对扶贫资金,他抠得紧、管得严,严格监管落实,协调指导到位,保证了扶贫资金足额兑现到每一个贫困户家中。去年以来,全县50多个扶贫项目、6000多万元扶贫资金,全部都用在了应用的地方上。

好自为之,严格要求有强度。他讲规矩、守纪律,始终以事业为重,严格自我要求。他患高血压10多年,在去年脱贫攻坚高度紧张之际,血压几度升高,但他仍未脱离岗位,和同志一道未休过一天假。为了扶贫工作,常常晚上加班到一二点,每天只休息不足5个小时,长期超负荷工作。他膝盖患有严重的滑膜炎,在西安红十字会医院检查医生要求住院,但他放不下工作,没有住院治疗,强忍着疼痛,“一拐一瘸”地坚持上班,利用晚上在小诊所打了15天吊瓶,病未痊愈,又一边吃药、一边工作。他几次因工作压力大,先一天晚上焦虑过、流泪过,但他从未因此而影响工作,总是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第二天工作中去。

以身作则,树立标杆有高度。他在扶贫济困上,处处率先垂范、付出真情,赢得贫困群众高度赞誉。小村镇薛小村贫困户贾锋辉,前多年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双目失明,夫妻关系不和,家庭十分困难。多年来他一直从精神、生活、经济、就业等多方面进行帮扶,鼓励他树立脱贫信心、改变贫困面貌,并多方联系就医治疗,使他的眼睛好转、恢复视力,又与县残联联系,送他到咸阳学习按摩技术,回来后他又联系本地诊所,让贾锋辉实习就业,帮助他开设按摩店。多年来,他多次对贾锋辉进行走访慰问,送去生活必需品,为其孩子联系减免学费,并给予经济上的帮助。今年贾锋辉的儿子高考考了469分,他又积极为其孩子填报志愿、选择学校。在他的帮助下,贾锋辉家庭经济改善了,夫妻关系和睦了,生活信心更足了,致富的劲头更大了,逐步走上了脱贫之路。他在理论、政策、业务学习上,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并第一时间亲自向机关干部进行辅导解读。他在工作落实上,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带头深人基层、带头调查研究、带头破解难题,为同志作出了表率。他在执行纪律上,严守“八项规定”,特别是在接待上级、下乡就餐等方面,都是不越规、不超标。

宽严相济,人文关怀有温度。他对困难群众倾注了无限关爱,他时常讲,对待贫困群众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贫困群众来访,他都笑脸相迎,热情接待,倾力协调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在机关推行首问责任制、当日办结制,不让困难群众多跑一次路。对同志既有“老师般”的严厉,又有“家长式”的厚爱。对单位的学习、工作、纪律,从严管理,不留情面;对同志的调动、进步、生活充分关爱,不惜精力。去年,他为扶贫办争取了7个事业编制,推荐提拔了1名副科级干部,使大家真诚地感受到了领导的关怀和单位的温暖,在机关营造了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的浓厚氛围。

(武功县纪委监委 张超)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