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运菜的车遇到检查,有时会被滞留好几天,菜烂在车上,我们看着真心疼!”兴平市一位蔬菜运输司机张师傅感慨道,“不光货没了,一趟活儿白跑,还得倒贴油钱和人工。”近年来,兴平市相关职能部门多次收到货车司机和农户反映,民生物资运输车辆处理流程繁琐、耗时长等问题,导致生鲜农产品无法及时运出,经济损失严重,成为制约当地民生保障的突出堵点。
民生难题就是监督靶向。据悉,兴平市纪委监委在了解到农产之“忧”和司机之“困”后,主动扛起监督责任,将推动民生运输车辆高效合规处理列为重点监督事项,以“监督破堵、协同解题”为思路,精准发力推动问题化解。先后召开工作推进会2次,联合派驻纪检监察组上门指导3次,约谈主要负责人1次,层层压实主体责任。同时,积极与交通、交警等部门联动协作,开展专项治理,一方面明确执法边界、优化处置流程,牵头制定《查处拉运民生保障物资车辆实施细则》,梳理四类重点查处行为,对轻微违法和严重违法两类行为精准处置;另一方面推出“服务不打烊、周末我在岗”便民举措,成立民生保障物资车辆24小时应急处置小组,推动车辆违规处理时效由原先的普遍3-7天缩短到24小时内。截至目前,全市已高效处理此类民生物资运输车辆12辆,累计为货车司机节约时间成本约72天,减少经济损失、节约各类开支达3.6万元,切实打通运输堵点、民生难点。
“现在政策明晰多了,轻微问题当场整改就能走,不用再耗几天。就算要处理,也优先保障货物转运,菜不耽误、心不慌。”一位常跑兴平线的货运司机王师傅这样说道。“处理快、服务好,我们再也不用担心鲜货烂在路上了!”面对纪检监察干部的回访,正在装车发货的种植大户刘大姐满意地表示。为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效,兴平市纪委监委持续深化监督,组织开展民生物资运输执法问题“回头看”,重点跟踪执法效率与服务效果。截至目前,全市各执法点均已落实分类处置和快速放行机制,“24小时内处理完毕”已成为新常态。
“民生运输畅通关系百姓餐桌和农民收入。我们将持续强化运输领域监督执纪,压实主管部门责任,防止问题反弹,真正让政策落地见效,守护好群众的‘菜篮子’和司机的‘车轮子’。”兴平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